中醫護肝
2013-12-30阅读:9581 学员编辑 收藏
春天是萬物齊發的季節,人體各臟器也頻繁活動起來。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旺之時,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是護肝的最佳時節。
談到養肝、護肝,很多人都會想到人體的主要腑臟──負責代謝、解毒和免疫重責的肝臟。然中醫所謂之肝不只是解剖學上的肝臟,就如中醫學上的腎虧、心主神明中的腎和心一樣,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在中醫理論中,肝主要負責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儲存身體的養分,疏泄則是指身體的疏通調節。例如中醫常說的肝火旺盛、肝陽上亢,並不是普通人理解的肝臟內有火或者肝臟發熱,而是肝的疏泄功能過度亢奮。「肝火」順著肝的經脈一路蔓延,於是出現頭暈、失眠、口乾、耳鳴,眼睛乾澀等症。西醫很少會認為頭疼、失眠會同肝臟有什麼瓜葛。
中醫的護肝原則,簡言之就是從根本上改善體內生理環境,提高臟器的疏通調節功能,以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在具體做法上要保持情緒平和,因為「怒則傷肝」;要保證充足睡眠,因為「人臥則血歸於肝」。
在春季人們可用食療調理來護肝。補益肝氣的食品有富含維生素A的深綠色蔬菜,還有黑木耳、桑椹、芝麻、扁豆、百合等。
藥材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選擇太子參、黃耆、山藥、酸棗仁、枸杞、五味子、麥冬、貝母、枇杷葉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