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特色疗法
2015-12-24阅读:958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明代医学家虞传在《医学正传》一书中,以白术、炒积实、苍术、猪苓、炒麦芽、炒神曲、半夏、泽泻、赤获苓、川穹、炒黄连、煅白螺螂壳、缩砂仁、草豆蔻、炒黄芩、青皮、炒莱菔子、干姜、陈皮、香附、瓜萎仁、厚朴、摈榔、木香及甘草等组方为加味枳术丸,用于治疗胃院疼痛、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等症。其主要适应证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基本吻合。……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胃院痛的范畴。有关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可以说源远流长。

早在两千年前成书的中医经典著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明确记载:“胃病者,腹腹胀,胃院当心 而痛,上支两胁,隔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详细阐明了胃院痛的主要病变部位、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尤其是针刺足三里治疗胃院痛,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燕《外台秘要·卒心腹胀满方》书中记载有:“疗心头冷痛,结痛下气,摈榔汤方”。成为治疗寒邪客胃、气血凝滞不通而引起消化性溃疡胃肠疼痛的常用方剂。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中载有以山药、桔梗、在等、甘草、白茫、陈皮、青皮、香附、白术、炮姜、生姜、大枣、木瓜、苏叶组方而成的白术散,用以治疗脾胃虚损,吐酸反胃、心腹疼痛。这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来说,至今仍具有实用价值。

金元时期医学家李东垣在《兰室秘藏·卷二》立“胃院痛”一门,拟草豆茨丸、神圣复气汤、麻黄豆范丸三方,认为其多因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又为寒邪所伤而致,治疗则采用温中、益气、理气、和胃之法。

明代医学家虞传在《医学正传》一书中,以白术、炒积实、苍术、猪苓、炒麦芽、炒神曲、半夏、泽泻、赤获苓、川穹、炒黄连、煅白螺螂壳、缩砂仁、草豆蔻、炒黄芩、青皮、炒莱菔子、干姜、陈皮、香附、瓜萎仁、厚朴、摈榔、木香及甘草等组方为加味枳术丸,用于治疗胃院疼痛、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等症。其主要适应证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基本吻合。

至清代,对于消化性溃疡表现为胃院疼痛的辨证治疗得到进一步完善。著名医学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院痛》书中认为“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则知其治气治血之当然。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而辛香理气,辛柔和血之法,实为对待必然之理。”说明胃脘疼痛初起病在气分,与气滞关系密切,久病入血分而致血行不畅,故治疗应首先辨别病在气、还是在血分,分别施以理气、活血之法。从而充实了胃脘痛的辨证施治内容。清代医学家顾靖远《顾氏医镜·胃脘痛》指出:“阳明中土,万物所归,故世人之患胃病,腹痛者甚多。”在治疗上,其主张对肝脾不和者,以芍药甘草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气滞者加四磨饮,血瘀者加失笑散等等,十分符合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实用。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书中,对瘀血阻于中焦而胀满刺痛者,主张用血府逐瘀汤以活血化瘀治疗,使消化性溃疡胃脘痛的治疗更趋于完善。

因此,可以说关于消化性溃疡胃脘痛的治疗,两千多年来我国历代医学家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所形成的辨证、治则、方药等方面的系统化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临床实践。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