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疾病病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耳源性硬脑膜下脓肿大脑镰下疝成功抢救一例
2015-12-23阅读:904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中耳炎感染侵入硬脑膜下,使一部分蛛网膜和软脑膜坏死形成脓肿。此症不易局限化,很易扩散为弥漫脑膜炎而死亡,故临床上比较少见。……

患者男,26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0天,左上肢乏力7天,于1998年11月7日收入神经内科。追问病史,患者有右耳反复流脓20余年伴听力下降史。入院时查:血压125/62 mm Hg(1 mm Hg=0.133 kPa),体温37.9℃,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神志淡漠,言语欠流利,能对答,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存在。左上肢肌力Ⅰ级,左下肢肌力Ⅳ级;椎体束征(-)。予以青霉素,氯霉素、灭滴灵静脉点滴。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外观澄清透明,无凝块,潘氏试验(-),白细胞50×106/L, 红细胞100×106/L,蛋白0.51 g/L,葡萄糖7.9 mmol/L,氯化物110.9 mmol/L,隐球菌(-),抗酸菌(-)。入院后第4天四肢多次抽搐,入院后第5天头颅CT示右额颞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或积液,第7天右乳突CT检查示右乳突胆脂瘤考虑合并感染,已突入中颅凹,第8天以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合并耳源性硬脑膜下脓肿转入我科。继续以上述抗生素静脉点滴,并加20%甘露醇250 ml每日2次静脉点滴,地塞米松10 mg每日2次静脉推注。第9天患者出现心率及呼吸减慢,分别约40~50次/min及10~15次/min,双侧瞳孔扩大,直径约3~3.5 mm,对光反射减弱。出现尿少和尿失禁,考虑有脑疝形成。即行颅脑CT检查:右额颞部硬膜下积液,右颞部脑水肿,中线结构左移,脑底池变窄、欠清晰,两侧裂及脑沟不清,大脑镰下疝。在麻醉师监测下,与脑外科医师合作,在局部麻醉下先行右颞枕部钻孔硬脑膜下脓肿引流术,引出脓液约70 ml,脓液送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脓腔,于颞部置导尿管2条作引流。行右乳突根治术,术中见右外耳道后壁骨质、天盖及乙状窦骨板破坏。术后继续注射上述抗生素、甘露醇、地塞米松。每日以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患者未再出现抽搐、呕吐。术后第4天,瞳孔直径约2.5 mm,对光反射正常。复查脑CT:右侧额颞部硬膜下积脓已基本吸收,有气泡,右颞叶片状脑炎已基本吸收变淡,脑肿胀减轻,中线结构移位较前明显改善。术后第6天,拔除右颞部引流管。患者病情好转,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Ⅳ级。由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继续使用原抗生素。患者于1998年12月2日出院,出院时,言语对答流利,左上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Ⅴ级。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无后遗症,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讨论:耳源性硬脑膜下脓肿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措施。若病情紧急出现呼吸停止或昏迷,应急行颅骨钻孔穿刺抽脓,由脑外科医师,在脑CT的准确定位指引下,行颅骨钻孔穿刺抽脓。耳源性脑疝较常见的有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较少见。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和颅脑CT检查,可确定脑疝的类形,以作相应的处理。大脑镰下疝的主要表现是: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功能障碍,表现为精神运动不安;有时合并幻觉和谵妄,也可能变成梦幻样状态;随后可出现精神性功能压抑,表现为乏力,运动不能及嗜睡;后期为失代偿期,可出现昏睡并可能转为昏迷。药物治疗是治疗耳源性脑内并发症的重要一环,应针对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使用抗生素,注意使用容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本例使用了大剂量的青霉素、氯霉素及灭滴灵,及时使用脱水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脑组织水肿及降颅内压,为手术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