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疾病病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我国科学家发现治疗自身免疫病可能存在新靶点
2015-12-23阅读:9203 学员编辑 收藏

……

免疫细胞抵抗病原体,好似蜜蜂蜇人奋不顾身,“战斗”结束后也往往献出了生命。但如果这种自然发生的“自杀”被阻止,动了“杀机”的免疫细胞反而会攻击体内其它细胞,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自身免疫病”。昨天,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免疫》发表我国科学家论文称,在免疫细胞中发现了一种调节其存活的重要蛋白———β抑制蛋白1。鉴于这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药物靶点,相关成果已申请专利。
作为体内重要免疫细胞,“CD4阳性T细胞”像一群勤劳的“兵蜂”,在血液、淋巴等外周免疫系统中“巡逻”。一旦发现病毒、细菌等“敌情”,这种T细胞会蜂拥而上,奋勇杀敌。当敌人被消灭,它们又会启动凋亡程序,自动“自我毁灭”。研究表明,及时的细胞凋亡是必需的,它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以防止发生自身攻击行为。

那么,谁指挥决定着T细胞生死存亡?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臧敬五教授研究组,经长期合作发现,T细胞内存在一种“信号蛋白”———β抑制蛋白1,它能给T细胞打“强心剂”,调控其存活与否。而当T细胞完成免疫使命、本该“牺牲”时,过量的“强心剂”则让它们继续幸存,打破了“存活—凋亡”的正常调控机制,令T细胞变得“不辨敌我”。在实验中,小鼠被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体内T细胞过激,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病,七八天内就出现尾巴、四肢僵直等症状;而被人工祛除“β抑制蛋白1”的小鼠,由于T细胞失去了大量存活的机会,发病期则延缓至13天至14天后。

为进一步验证人体内的影响,研究组抽取了多发性硬化病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样。对照发现,病人血样中“β抑制蛋白1”发布的“指令”,较正常情况增强1到2倍,使T细胞24小时后的存活率仍有80%左右。而研究人员这种“强心剂”作用进行干预后,T细胞24小时存活率则降为55%左右。该论文第一作者施裕丰博士介绍,如利用这一靶点,通过针对该蛋白的RNA干扰方法,就有望阻止其生成新的蛋白,让T细胞自然凋亡,取得新的动态平衡,使疾病康复。

《自然·免疫》推介意见:中国科学家发现“β抑制蛋白1”与促进T淋巴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发病相关,这为自身免疫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点。抑制人体内该蛋白的功能能否对多发性硬化病起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