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头痛的中医诊治方法
2015-12-24阅读:934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一、源流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内经》对本病有“首风”、“脑风”之称。关于病因,《内经》明确指出了外邪入侵与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头痛。《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伤寒论》把头痛按六经命名,在条文中明确提出头痛的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太阴、少阴则无。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唐代《外台秘要?头风及头痛方》提出了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头痛的理、法、方、药,对认识和治疗头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东垣十书》则明确地把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又根据发病及临床表现分为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及少阴头痛,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明清时期,对本病的认识渐臻完善,进一步阐发了头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医宗必读》提出了“雷头风,头痛而起核块,或头中如雷鸣,震为雷。”认为是湿热酒毒夹痰上冲。对于头痛的辨治,力求治病求本。如《明医杂著?头痛》提出了久病头痛不能概以虚论治,要分清标本虚实。《景岳全书?头痛》明确指出头痛的辨证要根据部位而确定病性。清陈士铎提出了“非风”之论,认为肾虚可致头痛,不可使用风药。王清任开后世治头痛用化瘀之先河,倡导瘀血头痛,使内伤头痛的辨证治疗趋于完善。

头痛可见于临床各科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本篇所讨论之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证者。若为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证,不属于本篇讨论范围。西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鼻窦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等病出现以头痛为主证者,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二、重新研究头痛病因病机的必要性

按全国中医院校的最新中医内科学教材中,将头痛病因分治分为八型: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肝阳证、肾虚证、气血虚证、痰浊证、瘀血证。

按上述八型分治,尽管辨证非常合拍,但其疗效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辨证法认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那么理论不能很好的指导临床实践,这种理论是值得修正的。

三、辨证施治的病因病机新概念

笔者从长期研究头痛的治疗中得出头痛辨证施治的病因病机的新概念是头部多风、头部多瘀是头痛共同的病因病机,因此,辨证施治的治疗大法应是活血疏风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其理由如下:

1.头痛的病因病机

(1)头部多风头为诸阳之会,太阳行头之后,少阳行头之侧,阳明行头之前,特别是太阳和少阳为气血虚少之二经。因为阳邪,其性轻扬,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此必因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而发为头痛。《金匮翼》日:“偏头痛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故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所以头部多风是诸型头痛一个重要的共同的病因病机。

(2)头部多瘀因头部位置的特点,易受外伤;头为肝胆二经所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此外,久痛入络,这些均可引起头部瘀血,发生头痛,因此,头部多瘀是诸型头痛又一个重要的共同病因病机。

(3)头与脏腑相通,又有诸窍与脏腑相连“五官者,五脏之阅也”,五脏有病,通过开窍以及经络反映到头部,而引起头痛。常见的有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脾虚痰湿引起的头痛。

(4)脑为髓之海若肾阴虚则髓海空虚,发生脑转耳鸣头痛,或阴虚阳亦衰则清阳不展,寒从内生,或肾阴不足,不能养肝则肝阳上亢,均可发生头痛。

(5)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因血虚或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引起头痛;脾虚则生痰湿,阻碍清阳不升,则清窍失养而引起头痛。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