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秋分节气,阴阳、昼夜等长,又平分秋季。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秋燥将越来越明显。秋分养生可适当多食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
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淮山、柿子、芝麻、蜂蜜等是此时调养佐餐的胜品,但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秋分药膳则要善用百合,如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瘦肉汤、银耳百合羹等。
木形人:玫瑰青梅健脾舒肝
特点:木形取瘦直,色青 头面瘦长、耳长竖直、眉清秀、眼细长、鼻修直、唇红须清、腰瘦而圆、形体修长挺拔、指掌瘦长、手纹理细秀,色青气秀、声音清亮、言语温柔、动作优雅、亭亭玉立。
饮食调养:宜多吃健脾养肝润燥的食物,如白萝卜、藕、荸荠、甘蔗、秋梨等。
药膳可选择“玫瑰糕”:鲜玫瑰花100克,面粉500克,面肥50克,葡萄干、青梅各30克,白糖200克,食碱5克。
将面肥用温水调匀,倒入盆内,再加入面粉及适量水,和成面团发酵。
将鲜玫瑰花洗净搓碎,青梅切成小丁与葡萄干拌匀合在一起备用。
待面团发起后,加碱揉匀,再加入鲜玫瑰花和白糖,揉均匀,然后切成3厘米厚的四方形面片,将面片逐个排好后,放在屉上,将青梅、葡萄干均匀地撒在上面,稍按一下,用大火蒸30分钟即熟。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土形人: 莲子芝麻健脾益气
特点:土形取厚重,色黄 头、面、身躯、四肢敦厚肥大重实。头大、面丰厚、耳厚大垂珠、颈粗、鼻准丰隆、口阔唇厚、颐丰、背宽腰厚如龟、骨重肉实、指掌厚重,声重如钟、胸有城府、气魄宏大、举止安详。
饮食调养:试试有健脾益气、生津润燥功效的太子参、大麦、淮山、栗子、莲子、秋梨、银耳、芝麻、蜂蜜等。
药膳可选择“八宝饭”:
糯米500克,薏苡仁、白扁豆、莲子、核桃仁、龙眼肉各50克,大枣20枚,白糖60克。
将薏苡仁、白扁豆、莲子用温水泡发4小时候,洗净,放在砂锅或高压锅内煮熟备用。
将大枣洗净,泡发,核桃仁炒熟。
龙眼肉装入盆内备用。
糯米淘净后放盆中或砂锅中,加水蒸熟备用。
取大碗内涂猪油,碗底摆好龙眼肉、大枣、核桃仁、莲子、白扁豆、薏苡仁,最后放熟糯米饭,再上蒸锅蒸约15分钟,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浇在饭上即成。有健脾养胃、滋阴益肾的功效。
水形人:多吃调补心肝食物
特点:水形取圆肥,色黑 头、身、耳、口、鼻、手皆圆肥,面圆体发、耳轮圆厚、眼大眉粗、小肩、腹大而垂、臀圆而丰、后看如伏、面观如仰,指掌圆肥、骨正肉肥、色黑带润、音圆而清、动止宽容、不卑不亢。
饮食调养:除了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还要多吃具有健脾养胃、调补心肝作用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核桃、淮山、芝麻、太子参、板栗、小米、秋梨、萝卜等。
药膳可选择“人参薯蓣糕”:
白参3克,莲子5克,淮山药、白茯苓、芡实、陈皮各10克,糯米粉、粳米粉各1000克,白糖100克。
将白参、莲子用温水泡后,莲子去皮去芯,淮山药、白茯苓、芡实、陈皮压碎成药粉。
将药粉、糯米粉、粳米粉、白糖一起放入盆内,加适量清水,与白参、莲子混匀,揉成面团,制成糕状,上笼用大火蒸25分钟左右。有健脾和胃、补元气的功效。
火形人:荸荠甘蔗清热生津
特点:火形取尖露,色赤 耳、鼻、目、口、齿皆露,头长而尖、耳高露廓、鼻挠、准尖、口尖唇掀露齿、指尖红活、须发微赤而稀少、声音焦烈、神气筋骨皆露、面色红活、性情暴躁、聪明敏捷、动止发扬。
饮食调养:可多吃具清热生津、健脾润肺功效的食物,如荸荠、甘蔗、白萝卜、秋梨、柑橘、银耳、蜂蜜等。
药膳可选择“荸荠云吞”:
猪瘦肉50克,面粉200克,姜5克,葱5克,酱油10克,盐5克,生粉20克,鸡蛋1个。
将荸荠去皮,剁碎;
猪瘦肉洗净,剁成泥;
姜切粒,葱切碎。将肉泥、荸荠、姜、葱花、盐、酱油放入碗内,打入鸡蛋、生粉,拌成馅,待用。
将面粉加入清水揉成面团,再切小块,擀成面皮,然后包成云吞。在锅内注入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下入云吞,煮至浮起。再煮5分钟即成。有清热养阴,健脾益肺的功效。
金形人:萝卜山药养阴润燥
特点:金形取端方,色白 面、耳、口、鼻、肩、手、足皆白色端方,眉目清秀、唇齿得配、腰腹正圆、指掌端方、身材匀称、色白气清、洁身自好、声音和润、动静观模、行事干练。
饮食调养:宜多吃猪肉、鸡肉、鱼肉、沙参、玉竹、百合、生地、胡萝卜、甘蔗、秋梨等具有养阴生津功效的食物。
药膳可选择“山药荸荠炖胡萝卜”:
鲜山药250克,荸荠250克,鲜藕250克,胡萝卜250克,绍酒10克,盐3克,味精2克,鸡油25克,姜5克,葱10克。
将鲜山药去皮,洗净,切成4厘米的方块;
胡萝卜去皮,洗净,切成4厘米的方块;
鲜藕去皮,切成4厘米的方块;
姜拍松,葱切段;
荸荠去皮,洗净,一切两半。将鲜山药、荸荠、鲜藕、胡萝卜、绍酒、鸡油、姜、葱同放入炖锅内,加适量水,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盐、味精即成。有清热养阴,益气健脾的功效。
小编导读: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1.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2.面宜多擦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3.目宜常运
方法:取坐位,两眼微闭,缓缓转动眼球。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连续转动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转动9圈。然后,将眼睛缓缓睁开。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劳时进行。
功效: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外肌,增进睫状肌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能力,改善视力,消除视疲劳,推迟眼的老花。另外,运动眼球还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
方法:取坐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手掌的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着力下滑弹击枕部,使耳能听到鼓鸣的声响。每次弹击20-40下,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
功效:耳常弹,可增强听神经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聪耳助听的作用,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5.齿宜常叩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凝神,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轻轻叩击。先叩臼齿36次,再叩门齿36次,要使每个牙齿都相互叩击到。可在晨起和睡前进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卧位进行。
功效:叩齿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促使牙根血管扩张,加速牙龈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改善牙齿、耳朵及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牙齿松动、耳鸣和健脑的作用。
6.舌宜舔腭
方法:经常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轻轻地舔上腭。每次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各舔20—30下,每天进行2—3次。
功效:舔腭能产生唾液,防止口舌干燥,增进食欲。此外,常舔腭还能起到宁心安神、防治神经衰弱的作用。
7.津(唾液)宜常咽
方法:将舌伸出齿外,用舌尖搅动上下牙龈数下,再舔上腭数下,然后鼓腮用产生的唾液漱口数次,分三小口咽下。咽时要稍用力,以能听到“汩汩”的声音为宜,同时可用意念将唾液送至丹田(脐下3寸处)。
功效:常咽唾液能滋润咽喉、清润肠胃、帮助消化,对咽干喉燥、厌食、腹胀、腹痛、便秘、肠胃功能紊乱等有防治作用。
8.腹宜常摩
方法:取仰卧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左掌心按于肚脐部,右手叠放在左手背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36次,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按摩36次。按摩的力量要适度,速度宜缓慢,呼吸要自然。一般宜选择在晚上睡前、早上醒来时进行,按摩前要排空小便。
功效:摩腹可使胃肠及腹壁肌肉强健,增强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具有顺气消积、健脾和胃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及肾炎等疾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9.浊宜常呵
方法:闭口,用鼻深吸气,鼓胸腹,待感到气满时,抬头张口,呵出浊气,每天数次。
功效:吐故纳新,有助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调整,久之能强健身体。
10.胸宜常护
胸部为人的重要脏器心、肺所居之处,其下为胃腑。因此,平时应注意保护胸部,避免外伤的发生。带肚兜有防风寒、护胸腹的双重意义。
11.背宜常暖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背部受寒邪侵袭,尤其是气候变冷时,应及时添加衣服。老人、儿童和体弱者,最好能随着季节的变冷穿上毛质或棉质的坎肩,即便在夏季,也应穿上汗衫或背心,避免背部直接让风吹袭。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溃疡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背部的保暖,以避免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功效:注意背部保暖,能预防背痛、落枕及感冒等病症。
12.皮肤宜常干浴
方法:睡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摩擦全身皮肤。先从头顶百会穴(头顶正中心)开始,然后摩擦面部、颈部、两肩、两臂、胸部、两肋、腹部、腰部下至两腿,自上而下擦遍全身。
功效:常摩擦皮肤可使全身气血畅通,改善皮肤的呼吸功能和汗腺与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增强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有利于强壮体魄,预防感冒。
13.肢节宜常摇
方法:站立,右手叉腰,左上肢以肩关节为轴,顺时针摇转10周,再逆时针摇转10周,然后以同法摇转右上肢肩关节 接着双手叉腰,做腰椎环转运动,左右各转10次 最后,双手叉腰,双脚并拢,呈半蹲位,以踝关节为轴,顺时针旋转10次,逆时针旋转10次。
功效:常旋转这些关节,可舒筋通络、滑利关节,预防肩周炎、增生性腰椎炎及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疼痛。
常搓足心
14.足心宜常搓
方法:每晚睡前先用温热水洗脚,把脚擦干后坐在床上或方凳上,将两手掌搓热,以左手握左足趾,用右手的小鱼际或掌心缓慢地搓擦左脚的足心部,以产生温热感为度,然后再以同法换搓右脚足心。
功效:常搓足心可补肾强腰、滋阴降火、聪耳明目、颐养五脏六腑,对眩晕、头痛、头昏、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15.谷道(肛门)宜常提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卧位均可,深吸一口气,同时有意识地上提肛门及会阴部,保持5秒钟左右后,再缓慢呼气放松肛门,同时内收小腹,以助浊气排出,反复做10次。每天可进行数遍。
功效:有意识地反复做收缩肛门的运动,可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淤血,对预防痔疮、脱肛、子宫脱垂、遗精、遗尿等均有作用。
16.大小便时宜闭口
方法:大小便时要闭口,咬紧牙关,用心排便,不讲话。
功效:大小便时紧闭口齿,可使精气不随大小便外泄,有补肾、健齿的作用。
小编导读:进入秋令时节,气候干燥,容易造成津液缺乏、损阴伤肺,从而导致“秋燥”。秋燥的主要表现有:咽干、鼻燥、咳嗽、口渴、心烦、便秘、眼睛干涩等。防秋燥,饮食疗法是不错的选择。
燥邪性干燥,侵犯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而人的口、鼻、肺与外界接触最为密切,秋燥之邪伤人,常自口鼻而入,耗伤津液,肺失清肃,鼻为肺窍,咽为肺系,故易见口渴咽干鼻燥。
秋天人容易干燥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提醒人们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顺应时令的变迁,注意保养肺气,避免发生呼吸系统疾患。所以中医又称肺为“娇脏”,寒、热、燥、湿都很容易对它造成影响,尤其是“燥”。很多人在秋天容易咳嗽,而且大多是干咳,这就是肺部受到“秋燥”影响的表现。所以在秋季,我们在饮食上宜适当食用生津增液、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下面小编介绍几种食疗帮你顺利度过秋天的干燥。亲们,赶快学起来吧。
1、苦瓜干蚝豉炖瘦肉汤
材料:苦瓜干10g,蚝豉10g,猪瘦肉120g,姜片适量。
功效:苦瓜味苦性寒,功能清心除烦,清肝明目。《随息居饮食谱》说,“苦瓜苦寒涤热……泻心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有资料报道苦瓜还有降血糖和减肥的作用。蚝豉是生蚝肉干制而成,有益阴生津的作用。猪瘦肉可健脾益胃,既可防凉瓜之寒削,又可令汤味更鲜美。
4、生地黄酒清热凉血
地黄分为三种,生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所谓干地黄,是指干燥处理后的生地黄;而熟地黄,则是经过炮制加工后的生地黄,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黏腻。生地黄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生津润燥的功效;干地黄微寒,具有滋阴、凉血的功效;而熟地黄性温,具有补血滋润、益精填髓的功效。
《本草纲目》中说:“生地黄治心热,入手足少阴厥阴,能益肾水,凉心血。若脉虚者,则宜熟地黄。”王硕的《易简方》中也说过:“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可见地黄生、熟之功殊别,不可不详。
生地黄浸酒
生地黄浸酒,适用于温热病引起的身热口干,以及津液大伤导致的夜热早凉、虚热无汗;还可用于慢性病阴虚发热,吐血、尿血、便血等,可有助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全幼心鉴》中还记载了一种生地黄酒的配方:“小儿初生七八日,大小便出血,乃热传心肺。不可服用凉药。只以生地黄汁三合,酒半匙,蜜半匙和服之。”但因生地黄性寒、质腻,故脾虚、大便溏薄及胸闷者忌食。
5、核桃酒润肺止咳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营养丰富,500g核桃肉相当于2500g鸡蛋或3500g牛奶的营养价值,所以被人们誉为“万岁子”和“长寿果”,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
古人认为核桃性温、味甘,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所以被《神农本草经》列为轻身益气、延年益寿的上品。唐代孟诜著《食疗本草》中记述,吃核桃仁可以开胃,通润血脉。宋代刘翰所著《开宝本草》也说,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润肌,黑须发,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过相同记录,说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处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等功效。
核桃酒
同时,现代医学表明,核桃含有丰富的磷、锌、锰、铬等元素,对保持心血管健康,维持内分泌的正常功能和抗衰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核桃酒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小便频繁、大便干燥等症,有利于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崔元亮的《海上方》中收录了一种药酒方剂,即将核桃“煨熟,卧时嚼之,温酒下”,可治疗小便频繁。但痰火积热、大便溏泄或阴虚火旺者忌食。
【配方】核桃仁50克,白酒500克。
【制法】将核桃仁挑选干净,除去皮及杂质,捣粗碎,放入酒坛中,将白酒倒入,拌匀,盖上盖,封严,每2日搅拌1次,浸泡15天过滤即成。
【功效】补肾养血,止喘纳气。适用于肾虚喘嗽,腰痛脚软,阳痿遗精,大便燥结等症。
【服法】每日3次,每次饮服15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