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清淡,以素食为主。禁止喝酒,吸烟,接触有毒物质,或对神经有损伤的药物。
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例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
了解麻风病的相关信息,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症状,影响,预防,治疗和护理要点;
如果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就要及早去当地的皮防站或防疫站就诊,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患者在患病期间不能吃辛辣的和富含大量鞣酸的食物,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富含锌的食物。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的高发人群
与麻风病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容易患病。
麻风病的危害
“原发”性损害:是指由麻风菌直接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皮损和周围神经损伤。皮损可以是一处或多处,通常其颜色均较周围的正常皮肤浅一些,有时这些损害也可以是淡红或铜色的。以斑诊、丘诊、斑块、弥漫浸润、结节、溃疡为常见。神经损伤如爪形手、腕下垂、足下垂等。
麻风皮损大多数缓慢发生、发展,但以反应形式为首发症状者也因麻风病人机体免疫力不一,发病后临床表现各异,一般分为结核样型麻风、界线类麻风。多数皮损麻木无汗,但少数有痒感或奇痒。并伴有感觉障碍:感觉丧失是麻风病的典型特点,皮肤损害处可显示不同程度的温觉、痛觉等感觉障碍。
麻风菌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性损害:是指麻风菌在体内死亡后会释放抗原,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如麻风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和神经炎等。这些表现一般出现在皮肤和周围神经损害之前,但有时也可发生较早,成为首发和突出表现,常引起误诊。请您注意对皮肤和周围神经检查,可疑时请转有关专科医生协助诊断。
神经损伤:主要见于周围神经干,表现为皮肤的感觉障碍和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变的软弱无力。周围神经损害后的并发症:如手足麻木、无汗,晚期可出现皲裂、溃疡,甚至骨和组织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