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何首乌:入肝、肾经,补肝益肾,养血祛风。
黄芩:入心、肺、胆、大肠经,泄实火,除湿热,祛肌表之热疗疮。
佩兰:入脾胃经,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清肺散邪。
紫草:入心包、肝经,凉血活血,清热解毒,可治湿热斑疹,湿疹恶疮,痘毒,色紫入血,可清血分之热。
红花:入心、肝经,活血润燥,散斑疹血滞,善调气血不和,少用养血,多用破血。
白茅根:入肺、胃、小肠经,凉血清热,色白入肺,中空通气,清热而养阴。
青皮:入肝、胆经,疏肝消痰、调达气机。
1、取地肤子30克,五倍子30克,土槿皮、白鲜皮、地榆、土茯苓、皂刺、紫草各15克,黄柏10克,赤石脂10克,甘草10克,加水25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30分钟。该偏方适用于顽固性肛门湿疹。
2、取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15~20分钟,滤取药液,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待药液变温时,可坐浴,每天2次。该偏方适用于肛门湿疹。
3、鲜地瓜:鲜地瓜60克去皮挤汁,并将渣捣烂如泥状,加醋适量调匀,敷患处,汁可饮服,连用5~7天。
4、赤豆米仁汤:赤小豆、米仁各30克,煮熟烂,加糖适量,日服2次,小儿可减量或仅吃汤,可吃一段时间。
5、赤小豆:赤小豆10克。焙干研成粉末状;用鸡蛋清一个调之成厚糊状,涂于患处。若渗液多者,可加松花粉敷之。
6、绿豆百合汤:绿豆、百合干各30克煮汤吃,加糖适量服食,日服2次,可吃一段时间。
7、米仁荸荠汤:生米仁5克,荸荠10枚去皮切片,加水煮服,每日1次,连服10天。
1、忌口: 忌辛辣、忌海鲜、忌狗肉、忌牛羊肉。关于忌口,也有不同说法, 也有人认为,忌口应该视个体差异而定,一味忌口,将使人体丧失大量营养,不利病情好转。我认为适当的忌口还是必要的,尤其在服用治疗性药物期间,总体来看是利大于弊。
2、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本类病的一诱发因素,尽可能避免感冒、扁桃腺炎、咽炎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积极对症治疗,以免加重病情。经常因扁桃腺化脓而诱发本病或加重本病的建议行扁桃腺摘除术。 (对于此条扁桃体摘除,应该慎重。)
3、消除精神紧张因素,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
4、居住条件要干爽、通风、便于洗浴。
5、在日常用药中,抗疟药、β-受体阻滞剂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
6、内分泌变化、妊娠均可诱发本病并使其加重
7、多食富含维生素类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8、清洗患处时,动作要轻揉,不要强行剥离皮屑,以免造成局部感染,如红、肿、热、痛,影响治疗,使病程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