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不利因素,可以给与流质温凉饮食,可以为米汤,也可以进食适量的牛奶,因为牛奶能中和胃酸,有利于止血,但因为牛奶容易产气所以应该尽量少食。
患者及家属应该了解细化到出血的急救方式,如果大量出血又未能及时送到医院,则应立即安慰病人静卧,让其保持侧卧、取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这样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呕血时,病人的头要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少搬动病人,更不能让病人走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候群,可由多种疾病所致。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译为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统称为下消化道出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新名词“中消化道”改变了对消化道的传统分段概念的认识。新定义以十二指肠乳头、回盲瓣为标志,将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以上)、“中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至回盲瓣)和“下消化道”(盲肠、结、直肠)。
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常常突然发生,患者往往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呕出的内容物常呈咖啡色,但有进度也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这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黑大便往往呈柏油状,所以又叫柏油便,但在出血量大,血便排出很快时,也可呈暗红色。
如老年人出现呕咖啡色液体或排柏油样大便时,要立即进行治疗。一般认为,黑大便的出现,说明每日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当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毫升进度便可引起呕血,如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时,便可出现头昏,乏力,心跳,气短,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速,高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征象,如挽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