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饮食要以稀软开始,到身体逐步适应后,再增加其它饮食。要合理搭配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食物。每天都要有谷类、瘦肉、鱼、蛋、乳、各类蔬菜及豆制品,每一种的量都不要过多,这样才能补充体内所需的各种营养。
应注意多吃些含各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大肠癌的饮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芦笋、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绿叶蔬菜可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当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大肠癌的饮食应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脂肪总量占总热能30%以下,动、植物油比例要适当。
大肠癌术后患者宜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苹果、橘子、玉米、鱼、精肉等。肠癌病人禁忌辛辣食物,辣椒、胡椒等食物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应当忌食。
用药: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烟酒,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少食高脂肪之品。
运动:适当运动,不宜过劳。
生活起居:避免持重和过度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使用缓泻剂;保持肛门清洁,每日便后清洁肛门;肛门水肿者以朴硝30g煎水熏洗或采用温水或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温度为43~46℃);对有人工肛门、造瘘术者,应做好局部清洁,预防感染。
情志: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忌悲观紧张情绪,协助患者调节心理适应过程。
定期复诊:遵医嘱定时复诊,如出现进行性消瘦、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时应及时就医。
大肠癌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
肠癌的高发人群
首先是有家族肠癌遗传病史的人群。 家庭中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者,则其一生中患此病的危险性比其他人要高出8倍之多。大约1/4的大肠癌患者有该病的家族患病史。
其次是家族中有肿瘤遗传基因的人群。 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征,如遗传性非息肉病结肠癌(HNPCC),可明显增加大肠癌的发病机会。而且发病时间更为年轻。
第三类人群是结肠息肉患者。大部分大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癌变率为1%-5%。
肠癌的危害
1、大量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这里所说的大量便血是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及血色素降低,需要输血治疗。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