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期间忌油腻,生硬,少吃或不吃鱼,禁饮酒及辛辣食品,这是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要点。
选用性凉的蔬菜和水果也是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要点,如新鲜的藕,荸荠,木耳,梨。杨桃,芥菜等,对止血有利。
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期间应禁食,改进静脉补液,少量出血者可用稍温的的流食和半流食,忌用过热,过甜的食品,这也是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要点。
若同时伴有贫血,宜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是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要点,如肝 .猪心,肚子,瘦肉,蛋黄:蔬菜中选用菠菜,芹菜,西红柿等。
血小板减少的饮食要点还有就是出血少而渐停的时可选用花生,红枣,有利健脾,易气,摄血。
血小板< 50×109/L 时, 应减少活动, 预防损伤, 避免搬运重物, 防治便秘; 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避免各种感染。包括感冒、扁桃腺炎、尿路感染、肠炎等。因为细菌、病毒等各种致病微生物可以作用机体,经过复杂的机制,最终使血小板破坏增多或抑制血小板生成,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故要顺应气候季节天气变化,适度进行锻炼,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的发生。
保持心情舒畅。“怒伤肝,思伤脾”,气血失和,百病乃生。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对调节血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经常心情烦郁,急躁易怒,焦虑恐惧都会损伤肝脾等脏腑功能,使肝脾不和,气郁化火,气血失常,导致出血加重。门诊曾见因大怒而使血小板显着减少的患者。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保持心身平和有利于养生保健。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症的高发人群
血小板减少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药物、肿瘤、先天性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旧称“特发性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多。
血小板减少症的危害
因血小板与人体出凝血密切相关,故当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时可以引起皮肤粘膜出血,如皮肤出血斑点及紫癜、鼻出血、牙龈渗血;严重者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危重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