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