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养生之道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什么是食疗养生?
2011-08-31阅读:9490 学员编辑 收藏

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俗话也就是通过吃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保养。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之道。很多适合养生的食品也随之被推广,常见的有养生杂粮粉,杂粮粥,药膳等等。

中国人传统的食疗养生之道法

中国人说:药补不如食补。外国人说: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如果有一种方法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能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尝试。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了,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法。

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美味食品。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非常合理的,但近年来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却越来越西化。资料显示,1997年到2002年,我国居民所消费的十大类食物中,粮食和豆类食品的消费量分别下降了l2.6%和6.8%,糖类食品增长了42.1%,植物油类、肉类、禽类和蛋类的消费都分别上升了20%以上。这种局面的出现跟洋快餐泛滥等问题有关。洋快餐大多是油炸、烘焙加工的食品,肉类比例非常高,这种“吃肉才有营养”的错误导向是造成饮食结构西化的重要原因。而实际上,食物热量的60%左右来自碳水化合物,25%来自脂肪,12%~15%来自蛋白质,如此才是理想的膳食构成比。洋快餐的特点是三高和三低,即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由于营养严重失衡,所以国际营养学界称洋快餐为能量炸弹和垃圾食品.

实际上,在一些国人热衷于饮食西化的时候,以中国传统饮食结构为代表的东方膳食结构,却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1989年,美国参议院史无前例地召开了有关膳食营养的听证会,听取了美国康乃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中国6年的合作膳食调查研究结果,认为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是非常有利于健康的.

概括而言,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有四大优势。第一是主副食分明,传统膳食非常注重谷物的健康作用。第二是关注新鲜蔬菜的健康作用。中国传统膳食新鲜蔬菜来源广泛,食用量大。“食不可无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饮食的金科玉律。中国居民每个人一天大约要吃500克新鲜蔬菜,德国只有80克,英国是83克,荷兰大约100克,美国l02克~103克,法国120克。第三是强调“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膳食原则。第四,我们的传统膳食坚持了低温烹饪的方法,如主食馒头、米饭、面条、饺子、粥等烹制都在水环境中进行,采用1000C左右的温度加热,比烘烤的温度要低得多。爆炒菜肴也是短时间完成,这种烹调方式不仅有益于保持蔬菜的营养成分不受损失,也满足了菜肴表面杀菌的需要,同时也减少了油脂的氧化。

所以,我们要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结构,学会食疗养生的方法,要多吃“神”造的天然食物,少吃人造的加工食品。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