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人群 >> 女性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女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2018-01-24阅读:9721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女人总是容易受凉,治疗不及时就容易得鼻炎,且顽固反复,难以治愈,您知道根治鼻炎的治疗方法吗?下面养生之道为您介绍一些鼻炎的治疗方法,供参考。

鼻炎的典型症状

1、间歇鼻塞

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2、鼻涕黏脓

常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偶成脓性。脓性多于季发性感染后出现。

3、嗅觉下降

多为两种原因所致,一为鼻黏膜肿胀、鼻塞,气流不能进入嗅觉区域。二为嗅区黏膜受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嗅觉功能减退或消失。

4、头痛头昏

慢性鼻窦炎多表现为头沉重感。

女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5、全身表现

多数人有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及失眠等。

诊断鼻炎需要做什么检查?

1、前鼻镜检查

前鼻镜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鼻部黏膜的颜色,形状等来判断疾病的。急性鼻炎初期粘膜鲜红充血,有粘液性分泌物。慢性鼻炎粘膜暗红,下鼻甲前端有时呈桑堪状,分泌物为粘脓性。变态反应性鼻炎粘膜苍白水肿,或呈淡蓝色,分泌物水样清稀。

2、X线鼻泪管造影

比较精确,能有效的检查出鼻炎的一些并发症状。主要是明确鼻腔内有无并发鼻窦感染,鼻窦炎的危害比较大,该方法能有效的检查出是否有鼻炎的存在。

3、鼻分泌物检查

检查鼻腔内分泌物中细胞。不同类型的症状不同,细胞数量也是不同的。过敏性鼻炎有嗜酸性白细胞或肥大细胞增多。急性鼻炎则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细胞。如果做皮肤试验,过敏性鼻炎为阳性,急性鼻炎一般为阴性表现。

4、鼻内窥镜检查

一般医院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鼻内窥镜检查,比较准确,效果也很高。检查时,医生将鼻内窥镜伸入病人鼻腔内,然后仔细的检查所需要了解的部位,由于鼻内窥镜照明好、清晰度高,这种方法可以看到一般镜看不到的结构组织,因此检查更加精确。

女人鼻炎的治疗方法

1、药物医疗

鼻内分泌物较多或较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鼻内用减充血剂。可选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连续应用不宜超过7天。若需继续使用,则需间断3~5天。长期应用0.5%~1%麻黄碱滴鼻液可损害鼻黏膜纤毛结构,应尽量避免。若不得不使用,应少量间断使用。禁用滴鼻净,因已证实其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一般的药物治疗可以对过敏性鼻炎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可以采用其它相关的治疗方法。明显的鼻塞的症状可以使用激光,微波或者等离子射频治疗而达到满意的效果,并通过减低鼻腔内神经的敏感性对打喷嚏和流清涕有一定的好处。

2、食疗偏方

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葱白3克,蜂蜜适量。将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日。适应急性鼻炎。

辛夷花煲鸡蛋,辛夷花l0.12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时,饮汤吃蛋。

女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米醋煮海带,海带(干)60克,加米醋适量煮吃。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者忌用。

薄荷5克,苏叶10克,沸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

辛夷、白芷、桃仁、红花各10克,干姜、细辛各克,葱、蒜各2根,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后即可服用。

生姜15克,切丝加入适量红糖(或始糖),沸水冲泡或煎煮10分钟后稍冷趁热饮用。

鱼腥草煲猪肺,鲜鱼腥草60克,猪肺约20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葱白、蒜白各3—5根,生姜10—15克,沸水冲泡或煎煮10分钟加搞少许后饮用。

3、预防保健

保持室内通风,发热时要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出门时需戴口罩。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多饮水。

使用发汗药物不宜太过。中药应轻煎,频饮。服药后不宜吃冷饮及食用生冷,酸涩之品。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介绍的鼻炎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您的治疗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