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紧急护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常见受伤急救,受伤急救
2017-05-04阅读:9756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常见受伤急救的方法
二、家庭常见小伤的急救方法
三、运动受伤急救常识有哪些

常见受伤急救的方法

1、烧伤急救的方法

烧伤的严重程度、烧伤面积及位置决定具体治疗方法。若出现三度烧伤(皮肤焦黑色或干白)且烧伤面积大于3英寸(约合7.6厘米),或烧伤发生在手、脚、脸、腹股沟、臀部、大关节位置,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割伤急救的方法

割伤发生后,首先应用一块干净的纱布直接持续按压住伤口。按压大约30分钟后依然流血不止,应立即就医。止血后可用清水清洗创口,但不要用肥皂水。然后,用创可贴或干净绷带包扎伤口,创可贴或绷带一旦弄潮或变脏,应立即更换。如果切口较深或者成锯齿状,应请专业医生处理。

3、冻伤急救的方法

冻伤症状包括麻木、肿胀、刺痛、疼痛或出现类似烫伤的水泡。出现冻伤应立即进入室内,去除患处冷湿衣物。用温水浸泡冻伤处(切勿擦揉),直到皮肤变软,感觉恢复。可考虑用消毒绷带包扎患处,注意是否出现低体温症症状。为保险起见,最好立即就医。冻伤处变色、变硬或感觉丧失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常见受伤急救的方法

4、交通事故急救常识

心肺复苏:当发生突发的呼吸、心跳停止的时候,要及时对伤员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以挽救伤员的生命,如能在4分钟内开始,成活率最高,现场心肺复苏的程序为: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打开伤员的嘴巴,清理口腔内的异物,口腔气道通畅;其次是维持呼吸,检验伤员是否还有呼吸,若伤员已没有呼吸,可立即采取口对口的呼吸方法,每3-4秒吹气一次;其三是恢复血液循环,对心跳骤停的伤员,要立即采取心脏复苏术,抢救者应掌握胸外心脏按压双手配合的正确姿势及按压动作,有节奏地按压心脏。

控制严重出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其血液量为4000毫升,当失血量达1500毫升以上时,便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伤员出现模糊、口渴、头晕、甚至昏迷现象。外出血的止血方法有:

直接加压法。用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在伤口上,并保持压力15分钟以上。

压迫止血法。当四肢有严重出血时,可压迫肢体的重要动脉。

家庭常见小伤的急救方法

1、鼻子出血

马上做:身体稍微前倾,捏住鼻子5—15分钟,或在鼻梁上压冰袋。

不要做:头部后仰(出血容易下咽,可能呛入肺中,造成危险)。

何时求医:20分钟还止不住鼻血;同时伴有头痛、眩晕、耳鸣或视觉问题。

2、眼中有异物

马上做:多眨几次眼,将异物弄出。如果不行,可捏住眼皮,用自来水冲洗眼睛。

不要做:揉眼睛(哪怕是很小的异物也会划伤角膜,导致感染)。

何时求医:漂白粉等化学品溅入眼中;冲洗后,眼睛仍刺痛、肿胀或视物不清。常见受伤急救的方法

3、扭伤

马上做:每隔20分钟换冰袋冷敷。用弹性绷带包裹受伤关节,抬高受伤部位,至少24小时不要动。之后,热敷以促进患部血液循环。

不要做:带伤工作(会导致更严重的损伤,比如韧带撕裂等)。

何时求医:如果几天后伤势仍未好转,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肌肉或韧带撕裂,应立即就医。

运动受伤急救常识有哪些

1、急救包扎法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了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常见受伤急救的方法

2、止血法

据研究,健康成人平均每kg体重约有血液75ml,总血量可达4000~5000ml.若急性大出血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口渴等急性盆血的症状;若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30%时,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对外出血的伤员,尤其是大动脉的出血,必须立即止血;对疑有内脏或颅内出血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