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紧急护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溺水急救方法,溺水怎么办,预防溺水方法
2017-12-16阅读:9833 学员编辑 收藏
一、防溺水该怎样急救
1. 防溺水该怎样急救
2. 溺水者的状态与急救措施
3.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二、预防溺水的措施有哪些
三、溺水急救的误区

防溺水该怎样急救

1、防溺水该怎样急救

1.1、拨打119向救援人员求助,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若您未受过专业救人的训练或未领有救生证的人,切记请不要轻易下水救人。谨记一点:会游泳并不代表您会救人。在岸边的民众不宜直接下水,最好救援的方式是丢绑绳索的救生圈或长竿类的东西,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树木、树藤、枝干、木块、矿泉瓶都可利用来救人。

防溺水该怎样急救

1.2、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拼命挣扎,可减少水草缠绕,节省体力。尽可能地保持仰位,使头部后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千万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伸出水面,这将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1.3、从溺水者后方进行救援,让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若溺水者已无意识,应迅速将溺水者仰卧,把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内淤泥杂草、呕吐物。若溺水者呼吸微弱或无呼吸,应迅速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2、溺水者的状态与急救措施

2.1、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2、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2.3、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2.4、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

防溺水该怎样急救

3、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3.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3.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3.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预防溺水的措施有哪些

1、普及儿童安全游泳知识。家长或学校应从小培养儿童学会游泳,学校可设置游泳课程。

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在社区或学校进行培训,开展游泳安全教育。尤其要重视对家长和老师的有关训练,提高其对儿童的监护责任和采取应急措施的能力。同时要对孩子进行自救和互救措施及能力的培训。

3、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私自到江河、湖塘岸边和水井四周玩耍或行走,不单独去水流湍急或水域情况不明处游泳。

4、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对室内外危险水源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如岸边设置护栏,水井粪窖加盖,危险水域设置醒目标牌,游泳场所要有充足的救生设备等。

防溺水该怎样急救

5、儿童游泳要有组织地进行或由家长带领。孩子在游泳训练或水上娱乐活动时必须有组织地进行,或由家长带领。不要让孩子擅自行动。下水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在水上进行娱乐活动时要穿救生衣。

6、身患疾病者不可游泳。患癫痫、传染病、严重器质性疾病,或饮酒及使用麻醉品后不能游泳。

溺水急救的误区

发生溺水时,许多人把患者救上岸后,会按压溺水者腹部或把患者头朝下把“控水”,而这是一个可怕的急救误区。

控水控出的往往是胃内容物和吞入胃部的水,进入肺部的水是不容易控出来的。如果是淡水,它会很快被肺内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如果是海水会导致肺水肿。所以对溺水者控水意义不大,而且许多‘头朝下’的控水还会造成颈椎损伤等外伤。专家表示,溺水导致的肺水肿、缺氧、心跳呼吸骤停是致死致残的首要因素,部分溺水者早期因寒冷、惊吓或淹溺初期水的刺激引起喉部反射性痉挛,造成窒息缺氧。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