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药品详解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怎样泡药酒,泡药酒
2017-01-08阅读:971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怎样泡药酒
二、药酒的分类
三、哪些人不适宜喝药酒

怎样泡药酒

1、怎样泡药酒

将中药的有效成分浸在酒中,即成药酒。药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散诸痛、祛风湿之功,是冬春季节调治进补的佳品。那么,怎样泡服药酒呢?先将买回的药材打碎或剪短择净后,再用冷开水浸湿,这样既可洗去脏物,又可防止药材吸酒太多。然后将浸湿的药材放在玻璃瓶或罐里,兑入白酒。

怎样泡药酒

一般药材与白酒之比为1:7~1:10,至少也应将药材全部淹没。最后,将口封严,每天摇动数次,以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浸泡半月后即可饮用。有些贵重药材,可将酒饮完后再浸泡几次。用酒浸泡中药材,可以浸出许多水无法浸出的有效成分,故药酒的滋补与治疗作用比中药煎剂疗效更好。但药酒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酒,除滋补性质的药酒外,在规定的疗程和剂量,病愈后即可停止服用。

2、自泡药酒的注意事项

首先,药酒并不是万能的,随便怎么喝都对身体好。要依据个人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对症泡制药酒。如患有高血压,不能喝只用人参、黄芪泡制的药酒,否则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带来危险。再如风湿病中有热性风湿、寒性风湿等,每一种风湿病适用的药酒配方都不同,不能笼统模糊地一概而论。

怎样泡药酒

其次,不少人有“所有的中药材都适合用来泡酒”的想法,这也是错误的。比如白芷、薄荷,它们遇酒精后药性易挥发,所以不宜用在药酒的制作中。再比如风湿病患者常用川乌、草乌泡酒,但这两种药材有一定的毒性。还有很多人喜欢用新鲜人参、山楂泡在黄酒中,可如果密闭不好、酒精挥发,就容易变质导致胃肠疾病发生。

还有许多市民经常随意调配中药浸泡药酒饮用,但配方的不合理会使药酒失去原有的功效,甚至可能引起药物中毒。

3、喝药酒的注意事项

3.1、辨证服用,应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进行辨证服用。

3.2、限量饮服,有人根据大量病理资料研究了乙醇消耗量与肝损害的关系,发现每日饮酒量,以相当于每公斤体重以一克乙醇量为预防肝损害的安全量上限。为了安全,乙醇每日摄取量,六十公斤体重限制在四十五克以下。

怎样泡药酒

3.3、性别方面,一般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不宜使用药酒?在行经期,如果月经正常,也不宜用活血功效较强的药酒。

3.4、年龄方面,年龄愈大,则新陈代谢愈慢,服用药酒药减量。患有肝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精过敏者,也应予以禁用或慎用药酒。

3.5、季节时令,补气药或补阳药组成的药酒,炎夏应少用为宜。

3.6、忌口,一般来说,当饮用药酒时,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避免。

药酒的分类

1、滋补类药酒

用于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神经衰弱者,主要由黄芪、人参鹿茸等制成。著名的药方有五味子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酒、枸杞酒等。

2、活血化淤类药酒

用于风寒、中风后遗症者,药方有国公酒、冯了性酒等;用于骨肌损伤者,方剂有跌打损伤酒等;有月经病的患者,可以用调经酒、酒等。

3、抗风湿类药酒

用于风湿病患者,著名的药方有风湿药酒、追风药酒、风湿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其中症状较轻者可选用药性温和的木瓜酒、养血愈风酒等;如果已经风湿多年,可选用药性较猛的蟒蛇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4、壮阳类药酒

用于肾阳虚、勃起功能障碍者,主要由枸杞、三鞭等制成。著名的方剂有多鞭壮阳酒、淫羊藿酒、青松龄酒、羊羔补酒、龟龄集酒、参茸酒、海狗肾酒等。

哪些人不适宜喝药酒

平时,有些人会自己酿制药酒,或购买药酒,每天喝上几杯,保健强身。但是,药酒并非适宜每个人。一般来说,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不宜饮用药酒;在行经期,即使月经正常,也不宜饮活血功效较强的药酒;年龄愈大,则新陈代谢愈慢,服用药酒就应减量;患有肝病、高血压、心脏病及酒精过敏者,也应禁用或慎用药酒。补气药或补阳药组成的药酒,炎夏应少饮为宜。并且,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避免。饮用药酒时,应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进行辨证服用,限量饮服。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