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药品详解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烧伤什么药最好,烧伤怎么办,烧伤可以擦什
2017-12-27阅读:978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烧伤什么药最好
二、轻度烧伤处理方法
三、烧伤后如何预防留疤

烧伤什么药最好

1、烧伤什么药最好

烧伤特效药一般在药店都可以购买,并且在治疗烧伤上都有一些特效:消肿止痛、杀菌消毒、祛腐生肌等。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再生建立起新的血流通路,引流炎性物质,减轻创面局部肿胀;覆盖于创面的保护层——药油膜,把原本暴露于干燥空气中的末梢神经保护起来,明显缓解疼痛。

2、烧伤擦什么药可以不留疤

一般在药店购买的烧伤特效药能有效激活封闭创面的种子细胞——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再生的主要来源细胞,它位于表皮基底层,平时处于休眠状态。并且能激活休眠状态下的表皮干细胞,通过不断激活、体内原位培植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有机连接, 形成良好的顺应性的生理性愈合, 从而完成皮肤的再生过程。生理性愈合的再生皮肤上皮化质量高,比普通疤痕柔软,几乎不会发生疤痕收缩影响功能的不良后果。

烧伤什么药最好

3、烧伤饮食注意事项

多进食,尤食鸡蛋、豆类等易吸收的优质蛋白。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蒜等。

烧伤营养防治烧伤后,体内会有大量的热能消耗,创面有大量的蛋白质渗出,体重会随之下降。这时,及时合理的营养治疗显得极为重要。

供给患者适量的蛋白质及热能、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分等,可减慢体重下降的程度,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加速伤口愈合和疾病恢复。同时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轻度烧伤处理方法

1、轻度烧伤处理

用冷水冲洗,或将烧伤部位泡在冷水里,直至不感到疼痛和灼热为止。不宜浸泡部位可用冷敷法,借以减轻疼痛,抑制伤势的发展。

烧烫伤时穿着的衣服,要在冷水冲洗后用剪刀剪除。用清水冲洗后,搌干,局部涂各种烫伤膏(市售),无需包扎。

不要把水疱挤破。当水疱过大时可用缝衣针(火灼烧几秒钟或用60度白酒、75%酒精消毒后)刺破水疱,慢慢放出疱液,但切忌剪除表皮。

创面冲洗搌干后,涂上烫伤膏。可不用包扎或用干净布覆盖。

2、较严重的烧伤

救护病人尽快安全脱离失火现场。用冷水冲洗或浸泡、冷却烧伤部位,以降低皮肤温度。可用水管冲或将干净的布单浸上冷水进行冷敷。

清除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烧伤易发生窒息,要高度警惕。一旦发生窒息或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妥善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被单、衣服覆盖在创面上,或包好后用衣夹固定。尽量不要弄破水疱,以保护表皮。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烧伤什么药最好

3、强碱烧伤

立即用大量清水反复冲洗,至少20分钟;或用酸碱中和方法,用食醋来清洗。生石灰烧伤,先除去皮肤上的生石灰,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不要直接用水冲洗,生石灰遇水会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强酸烧伤:先用布擦去,剩余少量浓硫酸才用水冲洗

烧伤后如何预防留疤

1、根据专家临床调查研究表示,这几年烧(烫)伤病例增多,特别是儿童的烧(烫)伤大多数都发生在家庭。因此应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烧(烫)伤后的家庭急救常识。孩 子烧(烫)伤后家长不要乱了分寸。初期的烫伤会引发血管变化,好多血浆样的物质会从血管流出来,经过冷水处理后,水肿减轻,渗出也少,这样留下的疤痕也会减小。

烧伤什么药最好

2、患者在烫伤时能尽早期处理、适宜的患者愈合比较快,后期的疤痕也比较轻。但是,如果烧(烫)伤面积大,程度也比较深,就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正确的方法处理烧伤性疤痕,专家们说,如果烧(烫)伤部位在颜面、头颈部、会阴部等,由于部位特殊,即使伤处面积不大,也可能会出现合并症,这时除用冷水紧急处理外,为预防发生克,可以给患者喝些淡盐水,补充血容量,减轻休克程度,建议患者多增加一下学习。

3、大家不要用自己的土方法,在烧(烫)伤后,千万不要给伤处涂抹酱油、醋、碱、牙膏或紫药水之类的东西,这样不但不能减轻伤情,而且会继续刺激创面,加深受伤程度,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到医院后也给医生的诊治引起了困难,在冲洗这些涂抹物的时候会加重伤员的痛苦,给医生治疗也带来了阻碍,会耽误病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