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明日立秋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2014-08-06阅读:9847 学员编辑 收藏

养生导读:明天8月7日立秋,立秋到了,养生要注意润肺滋阴,那么立秋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立秋又适合吃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饮食注意事项

不要暴饮暴食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易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因此,在秋季饮食中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建议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这些食物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

饮食以清淡为主

立秋后,饮食原则上要以清淡为主,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比如尖辣椒、芥末等。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此时提倡吃一些类似芹菜、香菜等辛香气味的食物。

明日立秋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所以秋季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寒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不宜选择西瓜、梨、黄瓜等过于寒凉的食物。

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养生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该少吃或不吃煎炸类等过燥的食物。

立秋养生食物

1、百合--清心养神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2、梨--生津润燥

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梨是最常见的清肺食物,可以将它蒸着吃,可以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可清肺,治疗咽喉痛,效果极佳。

明日立秋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3、白萝卜--清肺润喉

白萝卜是中医食疗经常选用的,生吃效果好,榨汁效果更佳。而且其中含有的辣味成分可抑制细胞的异常分裂,进而预防癌症发作,萝卜还有杀菌、增进食欲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萝卜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纤维和丰富的淀粉分解酶等消化酶,能够有效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银耳--补气补肾

银耳被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但价格昂贵,而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

5、柿子--消痰止咳

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6、豆腐--清热润燥

《医林纂要》云:“豆腐清热,止咳,消痰。”凡咳嗽属于风热或肺热者尤宜。亦可选用豆腐皮1张,冰糖适量,加水煮熟后食用,对肺热咳嗽也有治疗效果。

7、薄荷--润肺止咳

味辛性凉,善于疏散外感风热。《滇南本草》中说它“治伤风咳嗽”,实为风热咳嗽。《简便单方》中也介绍单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故凡风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饮颇宜。

8、竹笋--清热化痰

性味甘寒,有清热化痰作用。如《本草求原》中说:“竹笋,甘而微寒,清热除痰。”《随息居饮食谱》亦云:“笋,甘凉,开胸消痰。”因此,风热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最宜食用。

明日立秋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9、无花果--去火消哑

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为果干、蜜饯、罐头等。无论干鲜无花果均可入药。咽喉肿痛时,吃上几颗会减轻疼痛,很快恢复。肺热、声音嘶哑时,服用冰糖水煎无花果,可起到去火消哑的作用。

10、橄榄--清肺生津

橄榄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作用。嗓子痛时含服些青橄榄,可使咽喉清爽,如与鲜萝卜煎服效果更好。橄榄经蒸馏后的液体称橄榄露,可用于治疗咽痛、咳嗽、烦躁等。

秋天,天气干燥,要多吃以上推荐的养生食物哦。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内容加载中...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