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中药陈用是在临床中药学课上老师提到“六陈药”,当时觉得十分惭愧,一个学了四年中药的人竟然是初次听说?于是我决定回去查查资料,补一下知识,但后来竟给忙忘了。直到前几天,老师安排我写阿胶这味药时,猛地发现人们服用的阿胶并不是新产的,而是放置了几年的陈阿胶。这使我想起了 “六陈药”那事儿,于是乎我的兴趣一下被提了上来,一定要明白中药陈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其实,大部分中药在应用时都是新产的干品;少数中药可直接使用鲜品,如鱼腥草、鲜地黄、马齿苋等;而另有少数中药则需用一定方法经过较长时间贮存、养护,使其由新转陈后再使用,这样的药物性味和功效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更加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能收到更好的疗效,这就是所谓的中药陈用。
中药陈用之说由来已久,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它是祖国伟大医学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药应用的一个特色,历代医药典籍对其均有论述,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
最早出现药物宜放置陈久后使用的提法是在《神农本草经》的序例里: “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而后, 人们对陈用药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陶弘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著名方剂“二陈汤”正是由于使用了陈久的半夏和陈皮二味药而得名。之后苏敬在《唐本草》中又补充了四味,即麻黄、吴茱萸、枳壳、狼毒也应陈久也。”此时,“六陈”的说法被明确提出。
后来,医家们为了便于记忆和普及,编写了不同版本的“六陈歌”,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李东垣的“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
但随着中药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医学对中药陈用的认识不断加深,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不断扩大,除了以上提及的六味陈药外,临床上常用的还有陈阿胶、陈艾叶、陈肉桂、陈木瓜、桑叶、香薷、陈青黛、棕榈、葫芦瓢等等。此外,有的中成药也是要放久了才使用的,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北京同仁堂生产加工的“紫金锭”(由山慈菇、红大戟、五倍子、千金子霜、朱砂、雄黄、麝香等七味药组成)制成后要存放5年才能出售。
关于中药陈用的目的,大抵可概括为两方面:
一是增强疗效;二是缓和药性,减弱刺激性,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橘皮药性燥烈,有刺激性,若直接服用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降低这种不良作用,故必须将其放置一段时间后方可使用。
中药陈用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冬天是进补阿胶的季节,但你会发现人们进服的阿胶并不是新鲜的阿胶,而是陈阿胶,为什么呢?中医认为刚制成的阿胶是不宜服用的。因为新鲜阿胶带有“火毒”,进服后会使人产生火气及各种热毒症。如有些人在服用新鲜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鼻腔、口唇等处会长许多热疮,或眼睛干燥、发红、眼屎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所以,须将新熬制的阿胶置于阴凉处放置一段时间,直至火毒自行消尽后,方可进服,这便是阿胶陈用的道理。
陈药要放置几年?
而对于陈药要放置几年这个问题,我想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既然是陈药,那就是越陈久越好,将它们放置个十年八载也没有问题。其实不然,陈用中药的“陈”是相对而言的,绝非愈陈愈好。古人也曾提到过对时间的限制,如“橘皮三周四载,麻黄亦需多年”。医家张山雷也曾说:“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即让橘皮药气逐渐挥发,至张氏所言的“稍和”为度,而非无期限放置。
当然,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存放时间,如陈皮须用隔年陈,麻黄三载始堪行;大黄必用锦纹者,不过三年力不全;阿胶的保存时间应不超过5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