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来讲讲足底筋膜炎的理疗思路。说到足底筋膜炎,我相信很多瑜伽老师或者运动爱好者都能说出不少理疗“绝招”,比如筋膜球按压足底、拉伸小腿、活动脚踝、脚趾抓毛巾等。那如果要针对足底筋膜炎进行10节课的理疗训练,以上的这些动作能编排出10节课吗?可能难度就比较大了。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建立臀部力量到底该怎么练——多线排课模式》),我们讲到了解学员的症状后,需要有“追溯原因”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改善症状。下面我们就针对“足底筋膜炎”这一话题,追溯原因,理出思路,以实现“多线排课”。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紧张及反复牵拉,形成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最常见的原因包括跑步、登山、长时间徒步等活动,造成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从结构上有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长期下来可能因行走时姿势着力不当,可引起腰、髋、膝、踝等部位的疼痛。”这是《牵伸技术:运动训练与损伤预防》这本书中对足底筋膜炎的介绍。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获知几个关键点:
1、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紧张及反复牵拉;
分析: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超重以及运动后不注重放松拉伸的学员更容易得足底筋膜炎。因此在制定练习计划时,我们首先需要针对足底进行放松伸展,同时还要考虑是否需要加入减脂塑形的练习。我把这里的常规伸展放松称作“针对性练习”(减脂部分属于下文的“相关性”练习)。
2、结构上有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
分析:足底筋膜属于后表线的一部分,髋膝踝属于下肢动力链(一系列相连肌肉系统)的核心环节,所以我们可以由近至远训练和足底相关的肌肉,如足踝肌群、小腿肌群、大腿肌群以及骨盆和下背部肌群,降低不正常的拉力。我把这部分练习称作“相关性练习”。
3、长期下来可能因行走时姿势着力不当,可引起腰、髋、膝、踝等部位的疼痛。
分析:足底筋膜炎会导致行走姿势不当,两侧身体不平衡,所以诱发与之相关部分的疼痛,而疼痛容易优先出现在身体薄弱部分,所以我们也需要针对学员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我将这类练习称为“预防性练习”。
如上,我们循着“追溯原因”思维,梳理出针对足底筋膜炎的理疗思路,包括“针对性练习”、“相关性练习”和“预防性练习”。其中“针对性练习”用来缓解症状,“相关性练习”旨在去除诱因,而“预防性练习”目的是强化薄弱部位。这篇文章我们先梳理清思路,下一篇将具体介绍动作。
参考资料:
大卫·桑德勒《力量训练基础:103个动作练习全面发展身体力量与体能》
常祺《牵伸技术:运动训练与损伤预防》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