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后的富贵包是指颈椎和胸椎连接区域的后方有一个凸起,这是现代社会中挺常见的现象。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被忽视的健康风险因素:骨骼肌的脂肪浸润”中,我解释了富贵包/颈后大包和脂肪浸润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这个区域本身不应该有脂肪堆积,然而,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脂肪在此处沉积,以及筋膜组织之间出现粘连,不仅呈现一个鼓包的形态,更重要的是缺乏活动能力,用手触摸会感到这是一个有点硬的块,无法自由地向不同方向滑动。
那么,导致筋膜粘连和脂肪浸润的的基础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这种现象和受力有关,因为筋膜的滑动性需要适当的机械刺激来维持,如果长期受力过大,特别是承受离心负荷,筋膜水合不足,出现各种退行性的变化,包括粘连、纤维增生、脂肪浸润等。
这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是一致的,很多有富贵包的人颈胸联结区域是处于屈曲姿势的,这使得颈胸联结后侧的这些组织长期承受离心负荷。
头前倾、上颈椎过度伸展、驼背(胸椎后凸增加,尤其是上胸椎)都与此有关。
完整的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第一步:长期不良姿势
这样的姿势现在随处可见,看手机、电脑、书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姿势。
头前倾的本质是空间感知窄化
这篇文章解释了当我们专注于眼前的物体很容易让姿势变得糟糕。
第二步:结构性改变与肌肉失衡
长期过度负荷,特别是屈曲位下的负荷,导致前方软组织挛缩,后方韧带(如项韧带)被持续牵拉。
深层稳定肌(颈深屈肌、多裂肌)被抑制、无力。浅层肌群(上斜方肌、肩胛提肌等)代偿性紧张。
第三步:动态代偿(过伸应力)
虽然富贵包常常和颈胸联结的屈曲姿势联系在一起,但是僵硬和不稳定就像硬币的两面。在抬头或后仰的动作中,伸展主要集中在不稳定的C1-C2和C7-T1节段,产生异常的过伸和剪切力。
紧张的浅层肌肉持续施加向后上的拉力。
第四步:组织增生与“富贵包”形成
颈胸联结区域既有静态的屈曲压力,也有动态的过伸剪切力,身体为了应对这种异常的机械应力,作为一种自我保护,会在应力最集中的点(最可能是在C7的棘突附近)进行纤维脂肪组织的增生沉积,并伴随筋膜的增厚和炎症。
第五步:循环固化
这个增生的鼓包又进一步限制了颈胸交界的正常活动度,使得深层肌肉更难被激活,迫使身体更加依赖错误的浅层代偿模式,从而固化了整个异常状态。
可见,富贵包形成的生物力学机制还是相当复杂的,既涉及静态姿势,又和动态的运动控制模式有关;既有屈曲,又有伸展。对待这样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归因,很难触及问题本质。
在纠正策略方面,也需要综合考虑。
首先,针对静态姿势中的屈曲,需要通过姿势再教育和对前侧紧张缩短肌肉的拉伸、按摩,恢复胸椎的伸展能力。
其次,消除伸展动作中的过伸应力,包括激活深层颈屈肌和胸椎的深层稳定肌,以替代紧张的浅层肌群,从根本上卸掉施加在颈胸交界的异常拉力。
最后,恢复整合功能,加入更多针对胸椎灵活性的训练,尤其注重恢复整个上胸环(T1-T4)的活动度和控制能力,为颈胸交界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
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