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肠克隆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有活动期病变者宜卧床休息,给高热量、易消化、富营养饮食。严重病人应予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静脉高营养疗法或鼻饲要素饮食。
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对本病有一定疗效,用法参照溃疡性结肠炎。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本病的活动期,对控制症状有效。
其他,为控制肠道继发感染要选用氨苄青霉素等,针对肠道厌氧菌感染可给甲硝唑。
手术治疗,故手术适应证限于肠穿孔、完全性肠梗阻、下消化道大出血、瘘管及脓肿形成,经内科治疗无效的中毒巨结肠及疑有结肠癌等。
本病经治疗后可好转或自行缓解。但多数病人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预后不佳。
所以说严重克隆病在治疗上,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严重克隆病在预后效果不佳,往往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对于严重克隆病的患者,还是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免影响健康。
2、什么是肠克隆病
克罗恩病于1932年由Crohn、Ginzterg和Oppenheime最早描述,故得此名。本病又曾被称为“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慢性肠壁全层炎”等。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Crohn病。其特点为病因未明,多见于青年人,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合并纤维化与溃疡。可侵及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肛门,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并可侵及肠道以外,特别是皮肤。
3、肠克隆病的症状体征
Crohn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多数病人(2/3以上)起病隐匿,初起症状不明显,可延误诊治;少数病人(不足1/3)起病急骤,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有者发病后经治痊愈,不再复发;有者可达数年或数十年。症状持续存在,经久不愈或复发与缓解交替出现。随炎症病变的进展,最终导致肠管纤维化,肠腔狭窄、梗阻或穿透肠壁形成瘘管或侵入附近脏器、组织。
迄今为止尚未确定。近年来的研究趋向认为本病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多种外源性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大量资料表明,Crohn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单卵发育的孪生子之间患Crohn病的一致性比率明显升高,为67%,而双合子的孪生子,其一致性比率仅为8%。同时发现Crohn病患者与配偶之间表现为不一致性,且与普通人群无差别。以上表明本病有家族聚集性。另有报道,犹太人与非犹太人相比,犹太人家族中此病的发病率高,并发现主要是那些阿斯肯纳兹人种。
易感性的改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Crohn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对肠道内多种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反应异常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ohn病患者固有膜的T细胞激活增强,包括T细胞激活的表面标志表达增加,T细胞细胞活素生成增加,以及细胞毒T细胞功能增加。这种T细胞激活的增加导致了效应细胞(如中性白细胞)的聚集。
对症护理,腹痛应用解痉剂时,剂量宜小,避免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严重发作者,应遵医嘱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血制品,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需行结肠内窥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时,以低压生理盐水灌肠做好肠道准备,避免压力过高防止肠穿孔。指导患者以刺激性小、纤维素少、高热量饮食;大出血时禁食,以后根据病情过渡到流质和无渣饮食,慎用牛奶和乳制品等。
一般护理,连续便血和腹泻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便后温水坐浴或肛门热敷,改善局部循环。并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需行药物保留灌肠时,宜在晚睡前执行,先嘱患者爿dat便,取方叙b啦,行低压盐水灌肠。轻者适当休息,指导患者晚间安然入眠,重视午睡;重型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肠蠕动和肠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