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肠息肉早期症状
便血:一般以肉眼见不到的隐性便血为常见,出血呈间歇性;大多数患者开始在大便的外缘包绕着与大便混合呈果酱样暗红小血块;病史长者多有贫血表现,大出血并不多见。
大便习惯改变:多数患者为便秘、腹泻或大便不净感、下坠感,黏液便,常被误诊为慢性痢疾。
腹痛:常表现下腹部隐痛。
慢性消耗表现:由于病变肠道吸收功能差引起营养不良,出现全身乏力,精神疲惫、消瘦等。
息肉脱出肛门外:位于直肠下段带有蒂息肉的少数患者有可能会在解大便时脱出,常需用手还纳。
2、什么是结肠息肉
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结肠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3、结肠息肉的症状体征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肠息肉这种疾病或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听说过,一般来说这都是由于自己的肠子出现了病变,肠胃上面出现的息肉,一般来说会出现便血肚子绞痛,甚至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这让很多的患者遭受病痛。
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可分为直肠息肉与结肠息肉。肠息肉久拖不治的话有许多危害,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易癌变。许多单发性息肉患者,初期不重视,很有可能向多发性息肉转变,而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极高。
肠套叠。有时较大息肉还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如果已经被确诊患有肠息肉,建议及时到专业肛肠医院进行正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广基或多发息肉可经腹、会阴、骶尾部行肠壁肠段部分切除。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
一般小量出血,以口服抗生素及止血药或中药口服或灌肠为主。较大量出血除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输液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外,应做好术前准备,如备血等。出血量大于800ml或血压不能维持,应及时输血并行剖腹手术治疗。
如果长期几天排便一次,甚至一周一次那么要警惕结肠息肉,因为长期便秘会导致肠道出现慢性炎症,结肠息肉也可能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如果长期腹泻也可能会引起结肠息肉。结肠息肉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因来进行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