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治疗十二指肠炎
1.1、抗酸药:抗酸药能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轻对消化道黏膜的损伤,缓解疼痛。
1.2、抗分泌药:可根据病人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选用。抗分泌药能抑制胃细胞分泌胃酸,减轻胃酸对已有炎症的黏膜刺激,可有效改善症状,但不能逆转病理学异常。
1.3、M受体拮抗药:可选用派吡氮平50mg,2次/d或山莨菪碱(654-2)片5mg,3次/d,口服,可抑制胃酸的分泌。
1.4、胃肠动力药:可调整胃窦和十二指肠壶腹部的运动,减少胆汁反流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造成的胃酸分泌。
2、十二指肠炎的并发症
2.1、溃疡出血:十二指肠炎引发溃疡导致出血。所谓的溃疡出血指的是一次出血量在60~100毫升以上的有明显消化道症状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及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
2.2、幽门梗阻:约有10%的十二指肠炎人并发幽门梗阻。梗阻初期,胃内容物排出发生困难,引起反射性胃蠕动增强,胃肌代偿性肥厚,以克食梗阻障碍。
2.3、溃疡穿孔:十二指肠炎引发溃疡导致穿孔,约占15%,有生命危险。临床分急性穿孔与慢性穿孔两种,急性穿孔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慢性穿孔则使胃溃疡逐渐变深,侵蚀浆膜层,穿透胃壁,与附近器官发生粘连。
2.4、癌变:肠炎引发的溃疡发生癌变多见于年龄较大有慢性溃疡病史的患者,约占溃疡病的2%一5%,青年人亦偶有癌变者。
3、十二指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有时和十二指肠溃疡不易区别,单纯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
十二指肠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空腹胃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并反复有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和消瘦等。
1、胃液分析及血胃泌素测定:多为正常或轻度增高,部分患者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但无诊断价值。
2、X线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有激惹痉挛、运动增快、皱襞增粗及紊乱等表现,但不能据此而确立诊断。
3、内镜检查:浅表型、黏膜充血水肿,反光增强,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出血糜烂型、黏膜发红,可见点状、片状糜烂灶或出血灶。萎缩型、黏膜变薄、苍白,以白为主,可见黏膜下血管显露。增生型、黏膜粗糙不平或细颗粒结节状改变。
1、十二指肠炎患者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海鲜、烟酒等,这类食物,可对胃肠粘膜造成强大刺激,使炎症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2、不要吃过凉和过硬的食物,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面食,多吃蔬菜水果,最好用开水煮一下再吃,这样,就可以减少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刺激。
3、尽量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可以吃瘦肉粥、鸡蛋,但是要适量,不可过多食用,避免不消化。
4、饮食要规律,别饱一顿饥一顿,戒烟戒酒,不喝浓茶、咖啡。
5、慎用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可刺激胃黏膜,引起疾病反复发作。
6、醋类,还是食用这类食物,容易使胃部产酸,造成胃痛和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