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忌刺激性药物,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身体及心理应激。积极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克罗恩病、霉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引起十二指肠炎的原发病。
有中医学者认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炎主要由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所致,其发病机制与肝、脾、胃有密切关系,因此,从治疗上应从肝、脾、胃来论抬。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本虚即中焦脾胃功能低下或失调,标实即肝郁气滞、胃中积热等。临床上可将该病分为饮食不节、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胃阴亏虚4型,治疗上可酌情分别选用保和汤、四逆散、四君子汤、益胃饮随症加减。
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海鲜,烟酒),不要吃过凉和过硬(尽量少吃大米和油炸食品)的食物,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面食,多吃蔬菜水果(用开水煮一下再吃),多喝水,多运动。尽量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你说的瘦肉粥、鸡蛋当然能吃,但要适量,避免不消化,黑醋就不要吃了,醋类容易使胃部产酸,造成胃痛和烧心。
总体原则是柔软易消化饮食,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要保证,别饱一顿饥一顿,不饮酒,不喝茶,咖啡,不饮牛奶,不吸烟,不食刺激的东西,如辣椒,蒜等,不吃过酸,过咸的食物。
原发性十二指肠炎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刺激性食物、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饮酒、放射线照射等均可引起此病。
继发性十二指肠炎或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是一种由各种特异性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肠炎,包括感染(寄生虫、结核、真菌、霉菌等)、脑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引起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炎;其他如肝炎、胰腺及胆道疾病,由于局部压迫或蔓延,引起的十二指肠供血障碍。
1、可有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无症状。
2、上腹痛,多为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疼痛,如果是因为十二指肠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不及时加以治疗的话,很容易恶化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或者浅表性胃炎等。
3、上消化道出血是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一种并发症,可有黑便或呕血等症状。
4、常见的体征还有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和消瘦等症状。
1、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酒、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本病亦可伴发十二指肠其他疾病或肝胆胰等周围器官疾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合并存在,故认为可能与其病因相同。有人认为十二肠炎可演变为十二指肠溃疡,其依据为:
1.1、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1.2、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2、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