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指肠胃溃疡饮食
1.1、保证蛋白质的供给。给予充足的蛋白质是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克,应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
1.2、供给适量的脂肪。脂肪不需严格限制,近年的生理学研究已证实,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中,脂肪抑制胃酸的能力最强。溃疡病人每天脂肪供给量以50~60克为宜,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状脂肪,如奶油、蛋黄、奶酪等,以及适量植物油。
1.3、碳水化合物要充足。碳水化合物既不抑制胃酸分泌,也不刺激胃酸分泌,可以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
2、十二指肠溃疡的饮食禁忌
一忌饮食无律无度。宜少吃多餐,避免饥饿痛,疼痛时可吃一两块苏打饼干。
二忌冰冻和过热饮食。饮食温度适中,饮茶、汤不宜过热。
三忌食太荤、太油和煎炸的食物。饮食中以易消化食物为主,肉类炒煮要熟,蔬菜不可半生。建议多吃猴头菇,传统中医对它治疗肠胃问题的功效十分推崇的。
四忌食多量味精、酸辣及过咸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味重会刺激胃酸分泌,少量的生姜和胡椒,可暖胃和增强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五忌吃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嘌呤较多的食物有促胃液分泌和对胃粘膜的机械刺激作用,患者应禁止食用,如蚕豆、黄豆、豆腐干、熏干、豆腐丝等。
六忌饮牛奶。因为牛奶和啤酒一样,可以引起胃酸的大量分泌。牛奶刚入胃时,能稀释胃酸的浓度,缓和胃酸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刺激,可使上腹不适得到暂时缓解。但过片刻后,牛奶又成了胃黏膜的刺激因素,从而产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故十二指肠溃疡者忌饮牛奶。
3、十二指肠溃疡宜吃和忌吃什么
宜吃:宜食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食物以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性、易消化为主。
忌吃:忌食产气性食物;忌食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品。
1、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或十几年。
2、发作呈周期性,与缓解期相互交替。过去发作期可长达数周或数月,现因有效治疗而显着缩短。缓解期亦可长短不一,短的仅几周或几个月,长的可达几年。
3、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可因不良精神情绪或解热镇痛药及消炎药物诱发。
4、多发于中青年男性。
部分病例可无上述典型的疼痛,而仅表现为无规律性较含糊的上腹隐痛不适,伴腹胀、厌食、嗳气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因并发症的出现而发生症状的改变。一般来说,十二指肠溃疡具有上腹疼痛而部位不很确定的特点。如果疼痛加剧而部位固定,放射至背部,不能被制酸剂缓解,常提示后壁有慢性穿孔;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且迅速蔓延及全腹时应考虑有急性穿孔;有突然眩晕者说明可能并发出血。
1、遗传基因:
遗传因素对本病的易感性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依据是:患者家族的高发病率;遗传基因标志(血型及血型分泌物质、HLA抗原、高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同胞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2.6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十二指肠溃疡在单合子双胎同胞发病的一致性为50%,在双合子双胎同胞发病的一致性也增高。
2、胃酸分泌过多:
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并不是单一明确的过程,而是复合、相互作用的因素形成;由于损害因素和防御间的平衡失常造成的。
3、十二指肠黏膜防御机制减弱
十二指肠通过特异性pH敏感的受体、酸化反应,反馈性延缓胃的排空,保持十二指肠内pH接近中性,且十二指肠黏膜能吸收腔内氢离子和不受胆盐的损伤。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这种反馈延缓胃排空和抑制胃酸的作用减弱,而胃排空加速,使十二指肠球部腔内酸负荷量加大,造成黏膜损害可形成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