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吻茎呈圆柱形,直径0.5~5cm,外皮灰黄色至黄褐色,具深纵沟及横裂隙;幼茎较光滑,黄绿色或黄棕色,具细纵纹及纵向椭圆形突起的点状皮孔。节稍膨大,可见叶柄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黄棕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密布细孔,髓部褐色或中空。
叶不规则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荐形或钝圆,叶脉于下面突起,侧脉4-5对,上面灰绿色至淡棕褐色,下面色较浅。气微,味微苦,有毒。
生于海拔500~2000m的向阳山坡、路边草丛或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主治功效:破积拔毒,祛瘀止痛,杀虫止痒。镇痛;镇静;抗炎;散瞳;抗肿瘤;毒性。主治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1、治疥癞:断肠草、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矾、马前子、蛇退各二钱,梅片四分,松香、雄黄各一钱五分。共为细末,以蜡油熔化和药膏贴之。
2、治瘰疬:断肠草根,红老木薯,二味酌量。共捣烂,用酸醋煎一小时取起,候冷敷患处,连敷三天。 (《岭南草药志》)
3、治痈疮肿毒:生断肠草四两,黄糖五钱。共捣敷患处。
4、治痈疽:断肠草晒干研末后,混合凡士林,制成软膏敷患处。
5、治远年臁疮:鲜大茶药一斤,煎水洗患处,日洗数次,洗后将药叶一张贴疮口。
6、治瘭疽:大茶药叶、石灰。二味捣烂,贴患指第三节,有脓即溃,无脓即消。
7、治风湿关节痛:干断肠草一两,防风二钱,独活一钱。共研粗末,用纸卷烧烟熏患处。
8、治刀伤:断肠草捣烂,敷伤口。
本品有剧毒,误服后极易引起中毒,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剧烈腹痛、口吐白沫、呼吸麻痹、全身肌肉松弛、胃肠出血等症状,甚至可引起死亡,故只作外用,禁作内服。
钩吻的价格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要把握“杂质较少,色、味纯正,外形美观、质地饱满”的原则。
干燥通风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