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具萝卜状肉质根,小枝被糙硬长毛。叶形多样,下部的叶卵形,中部以上的叶卵状戟形、箭形至掌状3-5浅裂或深裂,裂片阔卵形至阔披针形,长3-10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或戟形,边缘具锯齿或缺刻,上面疏被刺毛,下面被长硬毛;叶柄长4-8厘米,疏被长硬毛。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4-7厘米,密被糙硬毛;小苞片6-12,线形,宽1-1.7毫米,长约1.5厘米,疏被长硬毛;花萼佛焰苞状,长约7毫米,先端具5齿,密被细绒毛;花红色或黄色,直径4-5厘米,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3-4厘米;雄蕊柱长约2厘米,平滑无毛;花柱枝5,柱头扁平。蒴果椭圆形,4长约3厘米,直径约2厘米,被刺毛,具短喙;种子肾形,具腺状条纹。花期5-9月。
产广东(包括海南岛)、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常见于低丘、草坡、旷地、稀疏松林下或干燥的瘠地。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等国。
根入药,治胃痛、神经衰弱,外用作祛瘀消肿、跌打扭伤和接骨药。越南北部以根作止痢和滋补剂。
本种的叶形变异很大,从卵形、掌状裂叶、直至戟形,即在同一植株上就有上列叶形; 就是小苞片的数目也不固定,从6片、8片以至12片。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排脓拔毒。主治肺结核,肺燥咳嗽,产后便秘,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根4~5钱,水煎服。外用鲜叶捣烂或干叶研粉,调红糖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辞典》:五指山参。
尚不明确。
本品高0.3~1米。根肉质,萝卜状。小枝疏被长毛,叶互生;形多样,阔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上部的叶有时为箭形,3~5浅裂或深裂,两面均疏被长粗毛,边缘有钝齿,托叶狭披针形或线形,被毛。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3~5厘米,花后伸长;小苞片5~8枚,线形,具长缘毛:花萼佛焰苞状,两面被柔毛;花冠红色,5瓣,长约4厘米;雄蕊管短于花冠;花柱顶部5分枝,柱头扁平。蒴果卵形或长圆形,长2.5~4厘米,具短喙或长喙,果皮薄革质,疏被黄色长粗毛。种子肾形,有纵裂锯齿状腺点。
冬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