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道家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呆若木鸡”非贬义 实为大智若愚道家智慧
2016-05-12阅读:929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通常,如果我们说某个人“呆若木鸡”,多半是说那人有点傻。如果说某人遇到事情时“呆若木……

通常,如果我们说某个人“呆若木鸡”,多半是说那人有点傻。如果说某人遇到事情时“呆若木鸡”,多半是说那人被惊着了。若是问起“呆若木鸡”的出处,很多对历史典故陌生的人可能就说不清楚。

“呆若木鸡”这一典故出自《庄子·外篇·达生》: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故事讲的是爱好斗鸡的齐宣王命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他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问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10天,齐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齐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

由此看来,“呆若木鸡”中说的那只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能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庄子这则寓言,既很有趣,也很富于哲理,这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倡导或追求的是那种聪明绝顶、智巧过人、勇敢无畏的人生状态。但人生经验比较丰富的人都明白,在面对非常境况时,那些平时表现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的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沉着应变的能力。

道家思想,是我国丰富的传统优秀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通过这则寓言向我们阐明了“现象的表现形式与本质的存在形态在特定的高度上恰恰是相反的”,而这也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也是道家智慧不同于一般生活认识的典型表现。

张狂者,看起来气势汹汹,实则内心发虚。在那种张狂的表现中,也常常暴露了自己,泄尽了自己的内力。有时候那种“呆”或者“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没有表现出骄横霸气或者盛气凌人,恰恰是将自己的精神最大限度地收敛,从而保全了自己的真气和内力,其内在的气势恰恰是令对手不寒而栗的。同时这种冷静,也为“待时而动”提供了条件。

从古至今那种自作聪明的张狂者,都遭到了人们的唾弃。那些被现象牵着走的人,也失去了智慧和内心的平静。如今,很多人为外部名利所迷惑,成为了名利的奴隶。为道听途说所惑,愚昧地陷入不必要的苦恼之中。

企业的经营管理,很多人以为就是为了挣钱,却忘记再进一步发问“挣钱又是为了什么?挣钱的前提又是什么?”现实管理中那种流行的“目标工具思维”泛滥成灾,而“目的价值思维”却被很多人忽视了。我们能从“呆若木鸡”中得到些启示吗?

作者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华道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