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腊八节习俗,福建腊八节
2018-01-14阅读:10176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福建腊八节的习俗
二、腊八节的由来
三、腊八节的传说

福建腊八节的习俗

1、福建腊八节的习俗

福建腊八节的习俗也是吃腊八粥。但福建的传统腊八粥有个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个由几种果子做成的小狮子,取避邪之义。过去福建人一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制作腊八粥,细细炖上一夜,次日清晨,腊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会先将果子雕刻成各种形状,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狮”。脆枣剔核烤干后做狮身,半个核桃仁做狮头,桃仁做狮脚,杏仁做狮子尾巴,然后用糖浆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面大,还可以摆双狮,取“避邪吉祥”之义。在大寺院里,还有见到用枣泥、豆沙、山楂等带颜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罗汉、寿星公等小造型。

腊八粥熬好后,当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后赠送亲友邻居,中午前送出。最后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点儿,取“年年有余”的兆头。在数九寒冬,喝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驱寒暖胃,对人体健康也有裨益。

2、腊八粥的适宜人群

2.1、老年人温补

老年人脏器逐步老化且功能减退,机体代谢功能低下,适应性和抵抗力较差,抗寒及抗病能力都明显降低,多属虚寒之体,故每到冬季普遍感觉怕冷和四肢不温,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以增加营养、增强御寒和抵抗能力,所以老年人的腊八粥应以温、补为主。

2.2、妇女滋阴补血

中年妇女由于各方面压力和自身的生理变化,极易亏气亏血,气血阴虚,腰酸背疼,应多食用一些富含高纤维和钙质的食品,起到改善虚弱体质,补心血,止咳润肺,防止便秘的功效,所以妇女的腊八粥应以滋阴补血美容养颜为主。

2.3、儿童重营养

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膳食和营养的搭配对孩子很重要,所以儿童的腊八粥必须有丰富的营养。

福建腊八节的习俗

3、腊八粥的做法

3.1、红枣洗干净,去核,切成1 厘米大小的小丁。

3.2、菱角、栗子用刀斩一口子,煮熟去壳,取肉切成碎丁块。

3.3、将糯米、粳米、粟米、秫米、赤豆部分别用清水淘洗干净,放入大锅里,加上清水、红枣、粟子、菱角上火烧开,慢慢熬煮,要不时搅动锅底, 防止糊底。待粥煮成时,加入红糖、桂花卤、玫瑰卤调拌均匀即可。

3.4、将粥分别盛入碗内,放上青丝、红丝、花生仁、葡萄干、瓜子仁、核桃仁,作各种图案拼摆,洒上白糖即成。

福建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的传说

1、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 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福建腊八节的习俗

2、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3、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