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饮食不足
婴幼儿如果进食比较少,食物比较精细,就会导致消化吸收后残渣比较少,从而使得大便减少,变得比较稠。如果宝宝的奶中糖的含量比较低,就会导致肠胃的蠕动速度变得很慢,使得大便变得干燥,比较容易便秘,如果饮食不足也会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腹肌与肠肌的张力降低,甚至是出现萎缩,导致收缩力减弱,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使得便秘加重。
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的性质与食物的成分密切相关,如果婴幼儿进食大量的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就会出现很多不能溶解的钙皂,使得粪便增多,容易便秘。碳水化合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跟谷类食品相比更容易发生便秘。小儿往往会偏食,许多小儿喜欢吃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含量太少,也比较容易发生便秘。
3、体格与生理出现异常
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裂、肛门狭窄、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会引起便秘。所以可以对肛门进行指检、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出生后就存在着便秘,可能是存在家族史,与遗传有关。
4、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缺乏定时排便的习惯,没有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也是导致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患慢性病如:高钙血症、皮肌炎、营养不良、佝偻病、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会出现壁肌肉乏力、功能出现失常导致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常会使得大便秘结。有的药物也能够使得肠蠕动减少而导致便秘的发生,这些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5、精神因素导致便秘
宝宝如果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者是生活学习的环境突然发生变化也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
1、改变饮食结构:主张母乳喂养,哺乳妈妈应注意饮食均衡,不宜过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虾、蟹等,应尽可能多吃青菜和水果。
2、人工喂养宝宝容易发生便秘,可适当减少牛奶的喂入量,并增加水分的摄入。
3、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力,使腹壁和肠壁增厚,张力增加,从而改善便秘的症状。
1、尽可能地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便秘的可能性较少。如果发生便秘,可喂加糖的菜水或果汁等。
2、适当地按摩腹部:按摩左下腹,如果触及条索状物,轻轻地由上而下地按摩,促使大便下行排出。
3、适当地按摩小儿肛门口:可用温水刺激一下肛门,或用手指轻轻按摩其肛门以通便,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进宝宝排便。
4、坚持被动操:妈妈应坚持给宝宝做被动体操,以增加腹肌的力量,有利于排便。
5、多做翻身运动:很多家长让宝宝一天24小时都平躺在床上,不敢翻动宝宝。宝宝老处于平卧位,不利于肠道进行充分的蠕动,经常平卧没有任何体位变化的宝宝也容易便秘。对于这样的宝宝(特别是一些足月正常儿)建议家长每天最好三次翻翻身,练练抬头,也增加肠胃蠕动。
6、中药治疗: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可以适当应用(需有医生的指导)。
7、给宝宝多喝水:平时注意让宝宝多喝水,促进肠蠕动,有一定的诱导宝宝排便的作用。
8、人工通便:用石蜡油、开塞露、小的肥皂条等通便,同时训练排便习惯(但这种人工通便的方法不能常用,以防宝宝产生依赖。仅限于宝宝便秘严重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