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喝啤酒五大“不宜” 你是否犯了禁忌?
2012-07-13阅读:9574 学员编辑 收藏

导读:炎夏日,啤酒特别受人欢迎,被不少人当做消暑的必备饮品。啤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且能开胃健脾、解暑消热,的确适于夏季饮用。但滥喝啤酒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饮用时注意相关“不宜事项”,才能有益身心。

一、不宜拿啤酒解渴

啤酒被不少人视为解渴、止汗的清凉饮料。但事实上喝啤酒,可能反而让口渴、出汗更厉害。据平安健康网保健专家介绍,啤酒在饮用时有清凉舒适感,但当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体表散热增加,从而增加水分蒸发,引起口干。

同时,酒精还会刺激肾脏,加速代谢和排尿,使身体流失水分。此外,酒精溶于血液后,会使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迫使血管里的血液必须从血管外组织吸收水分,以稀释血液,这也会引起口干。建议个人在饮用啤酒后,喝大量的白开水和淡茶水,以及时补充体内水分。

喝啤酒五大“不宜” 你是否犯了禁忌?
啤酒注意事项

二、不宜搭配烧烤食物

很多人都喜欢在夏夜边喝啤酒边吃烧烤,这种广受欢迎的饮食搭配却很可能诱发痛风甚至癌病。专家提醒,烧烤食品大多为海鲜、动物内脏以及肉类,它们和啤酒一样,同属高嘌呤食物,而嘌呤代谢异常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如果同时进食烧烤和啤酒,将使患痛风的风险大增。

此外,在烧烤过程中,不但会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而且肉类中的核酸经过加热分解会产生基因突变,产生致癌物。而饮酒会使消化道血管扩张,并溶解消化道黏膜表面的黏液蛋白,使这些致癌物质极易被人体吸收,加大致癌风险。因此喝啤酒时应尽量避免吃烧烤,如果实在想吃,可同时吃一些绿叶蔬菜,降低副作用。

三、酒温不宜过低

烈日炎炎,喝冰镇啤酒让人感觉无比舒爽,但温度过低的啤酒不仅影响口感,还可能诱发多种疾病。专家表示,即使是存放在冰箱里的啤酒也应控制在5-10摄氏度,因为啤酒所含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温度高低而变化,啤酒各种成分在这一温度区间协调平衡,能形成最佳口味,温度过低不仅不好喝,而且会使酒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分解、游离,营养成分受到破坏。

更重要的是,酒温过低会导致饮酒者胃肠道的温度急速下降,血流量减少,影响消化功能,严重时可引发痉挛性腹痛、腹泻等肠胃疾病,并可引起十二指肠内压升高,进而导致胰管内压升高,激发胰腺分泌,诱发急性胰腺炎。

喝啤酒五大“不宜” 你是否犯了禁忌?
喝啤酒也需注意

四、饮用不宜过量

啤酒的酒精含量不高,所以不少人在夏天开怀畅饮,甚至将其当作消暑饮料饮用。但事实上无限制地饮用啤酒,同样有损人体。专家指出,个人大量饮用啤酒,喝下去的大量水分会很快排出,但酒精却会被吸收,如果整个夏季都过量饮用啤酒,将极大增加肝脏、肾脏和心脏的负担,对这些身体的重要器官造成伤害。

同时,因为酿造啤酒的大麦芽汁中含有草酸、乌核苷酸,它们相互作用,能使人体中的尿酸量增加,促使结石形成。此外,由于啤酒营养丰富、热能较大,所含营养成分又易被人体吸收,大量饮用会造成体内脂肪堆积,因此不宜多饮。专家建议个人每天饮用量不超过1000毫升。

五、胖子不宜喝生啤

啤酒有生啤、熟啤之分。生啤一般没有经过退化杀菌,气味和口感都要好于熟啤,且保留了酶的活性,有利于大分子物质分解,因此含有更丰富的氨基酸和可溶蛋白,因此往往比熟啤更受欢迎,但需注意胖人并不适合喝生啤。

专家提醒,由于生啤所含的酵母菌在进入人体后仍能存活,可促进人体中的胃液分泌,并增强人的食欲,因而喝生啤酒易使人发胖,胖人饮用更会越喝越胖。胖人和减肥的人更适宜饮用熟啤,因为熟啤经过巴氏杀菌,酒里的酵母菌已被高温杀死,不会继续发酵,致胖可能性相对较小。

喝啤酒五大“不宜” 你是否犯了禁忌?
啤酒虽好,请勿贪杯

结语:夏季喝啤酒不仅是男士的最爱,不少女士也加入了夏季喝啤酒的行列,以上的禁忌千万不容小觑,炎炎夏日,告诫身边的亲人朋友,啤酒夏季饮用要节制,才能有益身心健康。啤酒虽好喝,可不要贪杯哦!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