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东方人应该多吃米饭
2013-02-27阅读:9938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中西方有许多不同的习惯,但是现在大部分人认为外国的生活习惯都是好习惯,因而不顾自身的状况盲目模仿,实际上很多习惯并不适合我们。哪些洋习惯我们其实是不能模仿的呢?

这些洋习惯该扔掉

西方人喜欢享受日光浴 我们却该小心地晒太阳

这些“洋习惯”你该改掉啦!西方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喜欢到海滩暴晒,因为拥有古铜色的皮肤,一直是他们的梦想,而其代价是越来越高的皮肤癌发病率。其实,适当地接受日光浴能帮女人改善情绪、振奋精神,还能增强细胞免疫力,但因为日光本身是一种电磁波,过多来自红外线的“热效应”会让我们相对娇嫩的黄色皮肤形成过敏反应,在变黑、暴皮的同时,还会破坏真皮细胞的活性,加快皮肤衰老速度。

另外,不要忘了,白皙、纤细才是真正的东方美。首先,在晒太阳时,我们要避免正午阳光的暴晒,其次,除了要抹防晒霜防止皮肤老化外,应该常吃一些利于亚洲女性身体吸收的防晒水果。
西方女人吃面包 我们吃米饭也挺好

在西餐里,人们的主食是面包。面包中的磷和灰质含量较高,对于蔬菜的摄入量远不如亚洲人的西方人来说,常吃面包可补充体内缺乏的维生素。可越来越多的亚洲健康专家指出,米饭中的膳食纤维组成结构更符合亚洲人的营养构成和消化习惯,因为大米性味甘平,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对胃肠道相对薄弱的东方人尤其合适。

这些洋习惯该扔掉
西方人每天喝牛奶 我们该早上喝豆浆,晚上喝牛奶

尽管牛奶是最好的补钙资源,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接近四成的亚洲人有“乳糖不耐症”。早餐空腹喝牛奶,会使胃黏膜受刺激,产生腹泻或肠鸣。 虽然牛奶营养异常丰富,但对于东方女性来说,晚上喝常温牛奶是最好的选择。过凉的牛奶会让肠胃受寒,过热的温度会让牛奶蛋白流失。因此,你应该把牛奶当作饭后汤点,而不是早餐食谱。

在吃早餐时,我们可以选择豆浆。对乳糖不耐高发的亚洲人的肠道来说,豆浆或许更为适宜,它不会导致肠道不适,还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豆浆还不含胆固醇,对心血管健康也非常有益。此外,饮用豆浆还能帮女人调节体内的雌激素,有预防乳腺癌的功效,长期饮用豆浆能将患乳腺炎的几率大大降低。
西方人爱吃冷饮 我们却该多吃热食

美国的人均冰激凌消耗量全世界最高。令人吃惊的是,即使在冬天,冰激凌供应商的利润额也仅比夏天低不到三成。也就是说,美国女人一年四季都以冷饮为生!但要知道,西方女性的体质较热、东方女性体质较寒。冬天吃冷饮,在西方女性看来,不过是平衡阴阳的方法,对于你来说,却可能让阴性过重,造成胃虚、脾虚。与冷天吃冷饮的西方习惯相比,多吃点热食才是我们需要坚持的。温热食物能有效地让体温升高,免疫力增强,气血运行顺畅。但要注意,不要吃太多火锅,因为火锅里有很多咸咸的酱料,摄取过多盐分会让我们的健康减分。

这些洋习惯该扔掉

西方人饭后爱吃甜品 我们则吃饱正餐刚刚好

吃完正餐,再来一小块奶酪蛋糕?事实是,一块100克奶酪蛋糕的热量是550卡,相当于10小碗米饭、7片黑面包或一块牛排的热量!去年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美国女人的超重比率是60%,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热量的饭后甜点。而且让人悲哀的事实是,亚洲女性的新陈代谢速度比西方人低12%左右,吃太多的甜食,会让黄种人更易发胖哦!如果你实在忍不住,可以在饭后喝一小杯低卡甜酒。但千万别因为要吃甜点而减少正餐摄入量,要知道,甜点中含有大量脂肪和糖分,比起正餐中的米饭和肉类,胃肠道需要花比平常多3倍的时间把它代谢干净!
西方人流行洗肠排毒。我们该尝试自然排毒法

在欧美,排毒一直十分流行。一项来自美国国立健康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52%的美国女人都有过洗肠排毒的经历。但肠道健康专家却说,除非有医学上的特别需要,否则通过洗肠方式来排毒只会将女人的肠道健康推向危险的边缘,因为它不仅扰乱肠内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功能、损伤肠壁,还会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群,降低免疫力。

这些洋习惯该扔掉

对亚洲女性而言,我们的肠道系统并不如西方人那样强大。人体的肠道内寄居了多达500至1000种细菌,它们组成了庞大的生态系统。细菌与细菌间的复杂关系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们除了能分解一些人体消化不了的纤维、合成一些维生素之外,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而且,经常洗肠会减慢我们的新陈代谢速率,让人更易长胖。就算西方女性十分青睐洗肠排毒法,但更适合东方人的仍是传统的自然排毒法。黑木耳是非常好的排毒食材,它们纤维丰富、遇水膨胀,能带给肠道更多水分,再辅以一些腹部按摩,就能很好地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从而达到排毒效果。
西方人喜欢睡软床 我们睡硬一点更健康

美国华裔女性刘玉玲曾向好友发出感叹:“只有躺在一张中国式的硬床上,我才会到感到,原来自己还是个中国人。”西方国家的床垫较软,这是由于西方人的腰骨比亚洲人坚硬,软床能更好地适应他们脊背的生理弯曲度。亚洲女性最好还是选择一张中等偏硬的床,它能有效地帮你缓解痛经和脊柱压力。

这些洋习惯该扔掉

西方人最爱抗菌清洁品 普通香皂更适合我们

西方人日常惯用各种抗菌洗衣液、抗菌洗手液、抗菌沐浴液甚至抗菌漱口水,但生物医学专家说,大多数微生物对于维持人体健康非常必要,频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抗菌产品会导致有益菌群难以生存,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亚洲女性的皮肤敏感性比白种人的高,抗菌清洁品很可能加快我们真皮层的衰老速度。其实,用热水和普通肥皂完全能够洗净双手,只要充分搓洗30秒就行了。至于消毒居室环境和家具,则可以利用茶树精油、绿茶水或1:1的白醋溶液等天然原料。
西方人时刻嚼口香糖 我们每次最多嚼7分钟

美国健康专家鲍勃.马丁经过大量调查后得出结论:“女人吃口香糖,一是为了减压,二是为了增强嚼肌力度,让下颌角看起来有些东方美。”但要注意,这一结论是针对西方女人而言!拥有陈冲、刘玉玲等亚洲美女那样的下颌角,已成为每个小脸西方女人的梦想。但对于一心追求瓜子脸的亚洲女人来说,不停地嚼口香糖却容易使我们嚼肌变大。但是嚼口香糖确实可以让我们得到诸如洁牙、清新口腔和减压等目的,所以最好把每次嚼口香糖的时间控制在7分钟之内,以免让自己变得太有东方美啦。

这些洋习惯该扔掉

西方人大量使用卫生棉条 卫生巾却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在美英两国,卫生棉条的销售量分别是卫生巾的1.4和1.5倍,但这两个国家的宫颈疾病发病率也居世界前列。研究发现,卫生棉条深入女性阴道,摩擦阴道外壁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感染,使宫颈疾病的发生概率升高。由于卫生巾与阴道内部没有直接接触,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大品牌、舒适、安全的卫生巾,一般来说,当血液浸满卫生巾表面1/3时,就应及时更换。
西方人喜欢在家里打赤脚 我们最好穿双棉袜

在好莱坞电影中,性感的女主角睡眼惺忪地从卧室中走出时,通常打着赤脚。这种场面确实诱人,还有点火辣的味道。可要知道,西方人内湿火重,不穿袜子也是对身体热量的释放,对相对体寒的中国女性来说就不一样了。脚是身体的第二心脏,除非是炎炎夏季,我们可以光脚穿鞋,在春、秋、冬三季最少应该穿一双丝袜,以保住体温。尤其是春天,北方暖气刚停,更需要一双厚厚的纯棉袜子帮我们保暖!除非是炎炎夏季,我们可以光脚穿鞋,在其它季节,建议你最少要穿一双丝袜。

这些洋习惯该扔掉

西方人的分餐制确实该学

中餐和西餐的最大区别不是口味,而是用餐习惯。中国人喜欢“混餐制”,而西方人习惯“分餐制”。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认为,“分餐制”比“混餐制”更健康,因为“分餐制”能有效避免细菌通过唾液传染的机会,让人有更健康、更清洁的消化环境。即使在“混餐制”中使用公筷,公筷也会触碰别人碗里的饭菜,再回到盘中时,仍会携带一部分唾液细菌。有研究发现,五成以上的呼吸传染疾病由饭桌开始!如果你感到分餐制拉远了亲朋的关系,建议你使用公筷,这也能有效减低细菌的传播速率。

小编导读:“春捂”,主要是指在立春过后气候虽然在逐渐转暖,但气温还是比较低,早晚温差较大。体质较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如果把衣服减得太快,很可能会因遭受风寒而引发感冒等疾病。春天到来后气温总体上开始回升,但天气也会忽冷忽热,出于保暖御寒的需要,人们仍然需要“捂一捂”。

春捂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人们在“春捂”时应该重点注意几个部位:背心、肚子、双脚、膝盖和腰部。背心与心肺相通,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背心一旦受凉就会导致肺寒,引起感冒咳嗽等症状。老年人和儿童在出门时可以穿件背心马甲,或者套件毛背心,以防背心受寒。

膝主筋,多“捂”膝盖可以预防风湿性关节炎,增强腿部运动能力。“春捂”应该注意腰腹和膝盖的保暖,必要时可以套上护膝以加强保暖。

中医理论有“寒从脚起”一说,因早春时地面温度较低,双脚接触时容易受凉引起感冒。经常搓脚和按摩脚掌心、晚上睡觉前用热水烫脚都能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女性更要注重下半身的保暖,切忌“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女性朋友必须懂得痛经是个长期伴随左右的问题,需要每次经期和日常生活中呵护身体,方能为以后的健康体魄打好基础。

春“捂”四原则

“捂”对时间

一般情况下,最短也要"捂"10天至15天。虽然春天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捂”对地方

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

“捂”对温度

“捂”会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春捂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有时日最高气温超过22℃,虽然不能像夏季那样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连棉衣也不脱地捂着。捂过头反而使人上火、血压升高,也可能热伤风而患上感冒。

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捂”对年龄

老人们都知道要春捂,但专家提醒,春捂要适度。老人怎样春捂,可依据气温来决定。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来说,日夜温差大于8℃时要春捂,而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捂要注意的四个原则

此外,冷空气到来之前24至48小时是春捂的最佳时机。因冷空气到来会使气温大幅降低,感冒发病率明显上升,提前几天春捂可以及时抵御低温侵袭。但要注意的是,冷空气过去后,气温逐渐回升了,也别急着减衣,至少再捂7天,体质虚弱或高龄老人则应捂14天再减衣。

说“春捂“好,贵在讲究适度。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那句老话, “要想小儿安,常受三分饥和寒。”这便是度。如果孩子整天处于衣被过厚,保暖过度的情况下,得不到锻炼,就会影响身体耐受力的形成,抗寒能力下降,不能适应天气变化,也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