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精品文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婴幼儿型内斜视有哪些症状?
2015-12-14阅读:943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婴幼儿型内斜视症状,尤其是婴幼儿型内斜视的早期症状,婴幼儿型内斜视有什么表现?得了婴幼儿型内斜视会怎样?以及婴幼儿型内斜视有哪些并发病症,婴幼儿型内斜视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婴幼儿型内斜视常见症状

震颤、眼球内斜、交叉注视

一、症状

1.6个月以内发生的恒定性内斜视可间歇出现。

2.斜视度数较大 先天性内斜视度数大,多大于或等于40△,且稳定,不受检查距离、注视眼及调节因素的影响。国外文献中Helvenston 报道133例的平均斜视度为40△,Costenbader 50例中48例(96%)、Foster 34例中17例(50%)斜视度在40△以上;von Noorden等报道斜视度平均50△~60△。国内有作者报道55例,平均斜视度为50△。

3.一般检查方法难以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4.轻度远视 戴矫正眼镜后斜视角无变化。Costenbader报道500例婴幼儿型内斜视中,近视占5.6%,轻度远视占46.2%,中度远视占41.8%,高度远视占6.4%;斜视度的大小与屈光不正的类型和程度无关。一般认为1~2岁婴儿有0~ 3.OOD的屈光不正是属于生理性的,随年龄增长,远视度逐渐减少。

5.幼儿型内斜视多为交叉注视(crossed fixation) 即注视右侧时使用左眼,注视左侧时使用右眼,表现为假性外直肌麻痹,因此很少形成弱视。如为单眼注视,可伴发弱视。Costenbader报道500例,弱视有205例占41%。因此,对此类患儿应早期治疗,方法如交替遮盖法、阿托品交替扩瞳法,使其变为交替注视。

6.眼球运动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可表现为外转力弱,内转过强。应排除假性外转不足及患儿不配合外展检查等。方法是:当发现外转不足时可用外转眼作注视眼,尽力引导其外转,若此时外转正常则为假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可采用"娃娃头试验"法,即在患儿双眼注视正前方的状态下,用手左右转动患儿头部,借头眼侧转观察内外直肌功能。

二、诊断

婴幼儿型内斜视的诊断应注意如下5点:

1.详细询问病史 对就诊年龄较大的患者,应详细询问家长患者是什么时间发生内斜视的,有无出生后患其他疾病史及家族史,幼儿时是否有照片,如有可提供参考。

2.认真检查屈光状态 中度以上远视应试戴全矫眼镜3个月,观察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

3.详细的斜视度检查 如病史明确,斜视度数大于40△,首先考虑本病。

4.检查是否合并DVD、DHD、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

5.检查是否有斜肌功能异常、假性外直肌麻痹,必要时作娃娃头转动试验。

以上是对于婴幼儿型内斜视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婴幼儿型内斜视并发症,婴幼儿型内斜视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婴幼儿型内斜视常见并发症

斜视

一、并发病症

1、DVD或DHD 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DVD的发生率国外报道为46%~90%,国内报道为21、2%,较国外低。

2、单眼或双眼斜肌功能过强 婴幼儿型内斜视一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发病率高达78%,国内报道为63.6%。因此常表现V征,合并有上斜肌功能过强者则表现为A征。

3、隐性或显性眼球震颤(latent or manifest nystagmus) Hiles等报道30%的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有旋转性眼球震颤。Lang观察有50%的患儿有隐性眼球震颤。国内沈洁等报道21.2%伴有眼球震颤。

4、头位 因伴发有垂直斜视和眼球震颤,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常合并头位异常。

5、视动性眼球震颤(optokinetic nystagmus)和眼球水平追随运动的非对称性。

小编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婴幼儿型内斜视症状,婴幼儿型内斜视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小编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婴幼儿型内斜视”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