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咽鼓管异常开放怎么治
1.1、病因治疗如体重减轻者,应加强营养和改善体质,针对所致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2、局部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咽鼓管通畅度。
吹粉法:经咽鼓管导管吹入4:1硼酸粉与水杨酸粉,其后病人可有灼热感。一般间隔2—3日吹粉1次。至症状减轻后停药观察。
咽鼓管咽口烧灼:即用10%硝酸银或10%三氯醋酸涂咽鼓管咽口内,使咽鼓管粘膜水肿缩小咽鼓管口,减轻症状。每周烧灼1次,观察2—3周。
硬化剂法:局麻下借助鼻咽镜窥视下,用特长注射针,在咽鼓管圆枕前注入聚四氛乙烯糊剂或枯脱液注射剂o.2m1.使其咽鼓管咽挛缩而狭窄。
腭帆张肌松解术:局麻或全麻下,于腭9冀板钩突处,作长1—2cm的纵形切口,暴露钩突,在相当于钧突根部前面,可找到脖帆张肌肌腔,分离肌膜,小心地将其提起并套过钩突尖端,使其改位在钩突背侧,从而减少脖帆张肌的张力,达到松解的目的。
2、咽鼓管异常开放的简介
咽鼓管咽口正常处于关闭状态,只在吞咽、呵欠、张大口和擤鼻等动作时方作瞬息开放,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如咽口肌肉麻痹、萎缩,可使咽口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产生症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该病的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等刺激物。
3、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有什么症状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症状有哪些?根据病史、体征,诊断不难。不完全关闭和间歇出现症状者较难诊断,可行声导抗检查,用力呼吸时可查出波浪形导抗图。
3.1、低音耳鸣,与呼吸频率同步,说话、张口、吞咽时加重,躺平、弯腰低头、紧闭口吸鼻时减轻,故患者不时作吸鼻动作,有时沉默不愿说话。
3.2、自听过强 听别人说话不清,听自已说话过响,因说话音直接经咽鼓管传入中耳内所致。
3.3、检查可见鼓膜混虫,随呼吸而出现内陷和外突的扇动状态是其特点。
1、轻视耳鼻喉疾病
耳鼻喉疾病的早期症状大多数会表现为鼻塞、流鼻涕之类的小毛病,这使年轻的人们更容易忽视这种疾病了,往往会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而这些不理会则助长了耳鼻喉疾病更恶劣的病症发展的势焰。
2、耳鼻喉疾病往往偏爱工作狂
大多数年轻的耳鼻喉疾病患者都有一些工作狂的倾向,主要集中在二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男性青年。男性耳鼻喉疾病患者绝大多数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和其他鼻病而间接导致耳鼻喉疾病的发生,在拼命工作之余,往往忽略了自己,睡眠不足、缺乏锻炼,使身体抵抗力下降,这些都会给他们的健康带来隐患。
3、忽视其他鼻炎,引发耳鼻喉疾病
有时候其他一些鼻炎也会蔓延到一些感染性的耳鼻喉疾病,不少年轻人在鼻炎初期的时候不注意治疗,结果造成病情严重,从而导致耳鼻喉疾病疾病。
4、咽鼓管咽口周围软组织缺损,瘢痕粘连、萎缩和肌肉麻痹等,常见者如萎缩性鼻炎、咽炎、放疗后鼻咽粘膜萎缩和重症肌无力等。
耳镜检查
受检者正坐,上身可略偏,头转向对侧。检查者将头灯或额镜的反光集中于适当位置,轻轻地调整受检者头位使其外耳道口与灯光相适应。在成人需将耳廓稍向后向上牵拉,使耳道变直(在小儿则只需向后并略向下牵拉),方可看到深部。牵拉时注意受检者是否有痛感。若耳道内有耵聍,应予清除。如拉直耳道仍不能窥见耳道底部的全貌,则可放入合适的耳镜或电耳镜仔细观察,重点察看鼓膜有无充血、肿胀、浑浊、瘢痕粘连、钙斑和穿孔。
正常鼓膜紧张部略呈灰白色,光锥和各项标志清晰;如光锥散乱,槌骨短突过分突出,槌骨柄过度倾斜,几呈横位,状似变短,表示鼓膜内陷。鼓膜检查时还应试验其是否可活动,可通过鼓气耳镜对外耳道加压和减压看到鼓膜活动情况。如鼓膜色泽昏暗,应注意能否透过鼓膜看到鼓室内有无渗液,在可疑时,通过咽鼓管吹张或鼓气可能显现出积液的液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