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近年来,儿童接种疫苗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少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各类不适的症状。所以宝宝接种后的正常反应要了解。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宝宝接种后的正常反应:
预防接种涉及一些专业性的内容,即便医生已经交待清楚了,爸爸妈妈在遇到拿不准的情况时可以参照以下: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包括低热、针孔处红肿和硬结,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
另外部分宝宝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以上反应通常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
反应较严重的宝宝可引起接种部位附近的淋巴结、淋巴管发炎。接种后注射部位出现硬结范围也分为轻、中、重。轻者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超过5厘米为较严重反应,此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宝宝若出现以上接种反应,你可以像下面这么做:
★局部红肿较重者,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
★注意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果局部感染,可涂龙胆紫药水。
★平日好好休息。
★保护注射部位的清洁,切忌用手抓。
★给宝宝多喝温开水。
★如果遇到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会随之消退。
医生提醒:家长要随时观察宝宝接种后的各种反应,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高热、惊厥等,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家长们能够分辨出宝宝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并可以为宝宝做简单处理。
注射疫苗孩子的常见反应
注射疫苗,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免疫反应,这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和照料。
反应1:局部红、肿、热、痛
代表疫苗:注射类疫苗
几乎每种经注射接种的疫苗都可能引起这种局部反应。其中比较明显的如破伤风疫苗,还可能同时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注射部位有瘙痒感等反应。这些局部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微,大多在两三天后自行消退。
处理方法:用清洁毛巾热敷注射部位,可以减轻疼痛感和不适感。注意不要让宝宝抓挠注射部位,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如果接种疫苗部位的红、肿、热、痛持续性加剧,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疼痛,说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反应2:发热
代表疫苗:百白破、麻疹、流感、脑膜炎、甲肝等疫苗
这种发热一般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出现,发热的同时还常常伴有乏力、嗜睡、烦躁和周身不适等全身反应,少数宝宝还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宝宝的体温都在38.5℃以下,持续1~2天。
处理方法:如果发热在38.5℃以下,宝宝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就不必进行特殊处理,让宝宝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体温就能恢复正常。如果体温超过38.5℃,同时还伴有较严重的烦躁、呕吐等症状,或体温2天后持续不退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要考虑是不是在此期间宝宝又受到了其他病菌的感染,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专家提醒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介绍的宝宝接种后的正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