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婴儿护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腹泻患儿的治疗
2015-08-06阅读:1024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腹泻患儿的治疗怎么进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成年人都经常会发生腹泻的症状,而对于小孩子来说,更是容易发生腹泻的。那么,腹泻患儿的治疗要怎么做呢?小编现在就来告诉大家。

【腹泻患儿的治疗】如何预防宝宝腹泻

小儿腹泻在夏、秋、冬季节发病较多,究其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还有饮食不当引起的食饵性腹泻;另外,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上感、肺炎时也常伴腹泻。小编小编总结了一下有关腹泻患儿不可滥用抗生素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治疗腹泻不能不考虑原因而千篇一律都用抗生素,那样非但不能迅速治愈疾病,可能反而使腹泻久治不愈。

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可用抗生素。临床这些患儿有细菌性肠炎的表现有:发热、腹泻、粪便有粘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和便后仍有觉余便末尽的感觉,这种情况应服用抗生素。但最好用药前做便常规化验、便细菌培养,以便根据药物的敏感情况,选用恰当的抗生素。疗程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如果泻稀水便,有酸味,又无严重脱水,无里急后重,其病因70%左右是病毒和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另外,饮食不当,患感冒、气管炎、肺炎、腹部着凉等都可发生类似腹泻。这些情况可适当喂些易消化食物,服些助消化药,不必服肠道抗生素。一般随着原发病的好转腹泻会逐渐好转的。

近来,儿科门诊有许多腹泻患儿,曾先后服用磷霉素钙、庆大霉素、痢特灵、肠炎灵、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等1种或数种抗生素、甚至有病儿服用小儿不该用的氟哌酸。

滥用抗生素的弊处显而易见:

1.引起细菌耐药,造成疾病治疗上的困难。

2.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人体内部都有一定的正常寄生菌,这些细菌能抑制潜在致病菌和侵入体内的外来菌的繁殖,避免发病。但长期不恰当应用抗生素,可使肠道正常寄生菌被抑制甚至被杀死,结果导致体内潜在致病菌和侵入体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加重腹泻。此时患儿应立即停用抗生素,服用整肠生、妈味爱、促菌生或米雅利等其中任一种药物,扶植正常肠道茵群。当肠道菌群逐渐恢复正常,腹泻会逐渐好转。

因此腹泻患儿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西医一般是服用一些收敛作用、帮助大肠水分吸收的药物,或者是帮助胃肠消化的药物,而中医往往是辨证施治。从中医来讲,小儿腹泻分为实证和虚证。实症包括风寒、湿热和伤食,虚证主要有脾虚泻和肾虚泻。

专家提醒,在秋季腹泻高发期,要注意保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要调整好小儿的生活饮食,避免生冷刺激、高糖高脂且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营养均衡;要避免秋季给宝宝断奶,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卫生,每次喂奶前用开水洗烫用具。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如进食过多、过少、过热、过凉,突然改变食物品种等引起,也可由于食物过敏、气候变化、肠道内双糖酶缺乏引起。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以轮状病毒为最多)、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肠道后引起。

起病可缓可急,轻症仅有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偶有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重者大便次数要达一天十余次,甚至几十次,大便可呈水样、糊状、粘液状,有的可解脓血便,同时可出现较明显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烦躁、精神萎糜等)。

在护理上建议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避免夏季断奶,奶具、食具定期消毒,气候变化时避免过热或受凉,尤其注意腹部保暖,居室要通风。

小儿腹泻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对轻度腹泻的患儿,要调理好饮食,给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的负担。同时给予稀饭、米、菜汤、桔子汁等合适的饮料以预防脱水。

重症腹泻儿要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给予适当的抗感染冶疗。

腹泻儿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粘膜容易发红或糜烂,所以家长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每次便后应用细软的草纸轻擦,并用水洗后擦干涂上油脂类药膏以防止红臀。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腹泻患儿的治疗的相关回答,希望对于大家都有用处。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