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瓦楞子的鉴别方法
2011-04-19阅读:9434 学员编辑 收藏

瓦楞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魁蛤。具有行血软坚、消癜瘕、化痰积的功能。用于顽痰积结、粘稠难咯、瘿瘤、瘰疬、癥瘕痞块等病症。
来源 为蚶科动物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 毛蚶 Area subcrenata Lis-chke或魁蚶Area inflata Reeve的贝壳。
产地与分布 主产江苏、山东、河北沿海地区。
鉴别要点 三种瓦楞子形状相似。主要区别:泥蚶壳长2.5~4.5cm,放射肋18~21条;毛蚶壳长4~5cm,放射肋30~34条;魁蚶壳长7~9cm,放射肋42~48条。这样区分比较简易。
名典鉴别 ①梁?《名医别录》:“魁蛤生东海。正圆,两头空,表有文。采无时。”②陶弘景曰:“形似纺柱(音狂)、小狭长,外有纵横文理,云是老蝠所化,方用至少。”③唐?陈藏器曰:“蚶生海中。壳如瓦屋。”④明?《本草蒙筌》:“瓦垄子生海水中,即蚶子壳。状如瓦屋,故名瓦垄。”⑤李时珍曰:“按郭璞《尔雅》注云:魁陆(别录名)即今之蚶也,状如小蛤而圆厚。《临海异物志》云:蚶之大者径四寸,背上沟文似瓦屋之垄。肉味极佳。今浙东以近海田种之,谓之蚶田。”⑥清?《本草从新》:“魁蛤一名瓦楞子。其壳似瓦屋之垄,故名瓦楞子。”
快速鉴别 三种蚶壳形状是:左右两壳同形或稍大于右壳,扇形或近三角形,背面隆起,壳顶突出面向内卷,长2~7cm,宽1.5~5cm,高0.8~2.5cm。壳外表呈灰棕色、白色或淡粉色相间,呈半个同心圆状包带,具18~48条隆起肋纹(瓦垄样),自壳咀向边缘放射而逐渐狭变阔,并与色带相交,肋纹具粒状突起或平滑,微具瓷样光泽。壳内面白色、乳白色或淡青色,边缘有以肋纹相应的凹陷,平滑。铰合面有一列平直排列的铰合齿,白中央向两端逐渐变粗而疏。质坚硬,砸碎断面白色。无气、味淡。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