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针灸治疗泄泻
2011-05-04阅读:9336 学员编辑 收藏

【概说】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疾病。其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临床上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长短,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泄泻多因内伤饮食,外受寒湿,以致传导功能失调;或因夏秋感受湿热所致。慢性泄泻多因脾肾阳虚,运会失常所致。
泄泻多见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神经官能性腹泻等疾病。

【病因病机】
(一)急性泄泻
1、寒湿:寒湿侵及肠胃,脾胃升降失司,水湿下注大肠而泄泻。
2、湿热:夏秋季节伤于暑热,留于肠胃,传导失常而泄泻。
3、伤食:暴饮暴食,或食不洁之物,或过食生冷,肥甘,致食滞中焦,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而致泄泻。
(二)慢性泄泻
1、脾虚: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水湿内停,留于肠胃而成泄泻。
2、肾虚:肾阳不足,无以温化,水湿内停而作泄泻。

【辨证治疗】
(一)急性泄泻
1、寒湿
主证:泄泻清稀,腹痛肠鸣,喜温畏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多沉迟。
2、湿热
主证:腹痛即泻,泻下黄糜热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兼身热,口渴等症,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3、饮食所伤
主证: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气不欲食,舌苔垢浊,脉象滑数或弦。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为主。寒湿证针灸并用(或膈姜灸)以温中利湿;湿热证针刺用泻法,以清热利湿;饮食所伤,针刺用泻法,以调中消导。
处方:天枢 足三里
随证配穴:寒湿:加中脘、关元;湿热;曲池、阴陵泉;饮食所伤:内关、梁门。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整大肠的传导功能;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通调胃腑气机;针灸中脘、关元可温中散寒祛湿浊以止泻;曲池清阳明之热,阳陵泉利小便以除湿,二穴合用以清肠胃之热治湿热之泄泻;饮食所伤针内关通调三焦气机,梁门以消食导滞,二穴共收调中消导之效。
(二)慢性泄泻
1、脾虚
主证:大便溏薄,甚则完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炎苔白。脉弱无力。
2、肾虚
主证:每天黎明之前即泻,肠鸣腹痛,泻后则安、腹部凉,时有腹胀,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取任脉、及脾胃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及灸法,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处方:中脘 天枢 关元 足三里 地机
随证配穴:脾虚:脾俞、太白;肾虚:肾俞、太溪。
方义:中脘腑会,又为胃之募穴,健有调肠止泻;天枢大肠募穴,调肠以止泻;关元温肾,足三里健胃,地机健脾,三穴共收温中散寒止泻之效;脾阳虚加灸脾俞、太白以健脾温阳,肾虚加肾俞、太溪以温肾止泻。

【其它疗法】
1、耳针
取穴:大肠 胃
方法:轻刺激留针20min。
2、拔火罐
取穴:天枢 关元 大肠俞 小肠俞
方法:留罐10min,日二次。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