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中心
2013-04-24阅读:9616 学员编辑 收藏
养生导读: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人体运行的通道,包括两部分,其中直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络与生命同存
经络是气血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无气息了,经络也就消失了。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它内连脏腑,外连四肢。有了经络,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经络,人就是一堆零部件的简单组合。《内经》上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主,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一、人体经络是阴阳五行五色五味的缩影

人体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足阳明胃经4)足太阴脾经5)手少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阴肾经9)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厥阴肝经人体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1.督脉2.任脉3.冲脉4.带脉5.阳跷脉6.阴跷脉7.阳维脉8.阴维脉你清楚自己的身体吗,我们全身的经络就好像山川大河一样,川流不息奔腾无阻。五脏六腑,层次分明,如同博物馆陈列的珍贵器物一样,各得其所且各司其职。你知道阴阳五行、五色、五味这些东西都跟我们的经络有关系吗?
经络与生命同存
1)经络与阴阳

中医将经络中内属脏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称为阴经。它与脏对应的腑又有紧密的联系,中医称这种关系为络;将内属腑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经称为阳经。同样,它络于腑相对应的脏,阳经在四肢的外面,阴经在四肢的内面。

2)经络与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资的特性来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将五行学说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于是五行与人体脏腑对应起来,其中经络对应关系为: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

肝经太旺的人平时都容易生气,因肝经主怒。若是女士的话就易得乳腺增生,因肝经要经过乳房;肝经有异常的话同时影响到脾经,又因木克土,所以她同时也会有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腹泻、腹胀或胃疼等病。
经络与生命同存
3)经络与五色

青、红、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的经络是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根据经络与五色的对应关系,建议心经虚的人,即心慌心悸的人多穿红色衣服;肺经虚的人,即平时常感冒的人多穿白色衣服;肝经虚的人,即平时胆小的人容易被惊吓的人多穿青色衣服;肾经虚的人,即平时怕冷的人多穿黑衣服。

心经、夏天、红色在五行里都是属火,所以中医提出红色衣服为夏天着装的首选,不少人认为夏天穿白色衣服最好,其实穿红色的最好,因为红色的可见光波最长,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并防止皮肤老化,这个结论又印证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4)经络与五味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与五味对应为:酸入肝经,甘入脾经,苦入心经,辛入肺经,咸入肾经;而五味的功能为酸收、甘缓、苦泻、辛走、咸润,并通过经络传导间接地作用于脏腑。如某人喜吃酸东西,如果他的胃不好,那就得少吃,因酸是属木,旺肝经,木克土,而胃是属土。

当人的某个经络功能下降时,对某些滋味就感觉不到;当某个经络亢奋时,即使没吃东西口中也会感到有某种很重的口味,比如心火重时口发苦。

经络与生命同存
我们的祖先有“早吃咸晚喝甜”的习惯,这是很有道理的。早餐一定要吃好以应付一上午繁忙的工作,咸入肾经,肾经气旺,自然精力充沛。早餐的稀粥、咸菜,再吃几个包子或吃一碗面是中国传统饮食中最好的、最符合经络养生的选择。晚上吃完饭后,喝点蜂蜜,甘入胃经和脾经,胃和而安,自然会睡得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