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养颜的千年智慧中,颜面并非孤立的“皮囊”,而是脏腑气血的镜子——《黄帝内经》早有“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论断,面部的光泽、轮廓的紧致,皆源于经络通畅与阴阳平衡。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古老而实用的养生小技巧——“麻雀三啄”。
只需每日早晚练习5分钟,长期坚持下去,你会发觉你的身体在悄悄发生变化。
“麻雀三啄”是中医里一种模仿麻雀啄食的轻快点按手法,通过刺激面部三个关键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唤醒肌肤活力的效果。
中医认为,面部是人体经络气血汇聚之处,刺激面部穴位能调节全身气血运行。“麻雀三啄”便是基于这一理论,选取印堂穴、百会穴、天突穴三个穴位,用特定的手法进行刺激,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进行“麻雀三啄”时,需将五指聚拢在一起,像小鸡啄米一样,在相应的穴位点啄。其手法看似简单,实则大有讲究,点啄的力度要适中,以局部酸麻胀痛为宜,这样才能有效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
印堂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它位于人体阳气最足的督脉上,又被主血气的胃经、以及主一身之阴的任脉经过。
可以说汇聚了人的阳气、血气、阴气,有着通鼻开窍、宁心安神、疏风散热的功效。
印堂穴在我们两眉之间,五指并拢或食指与中指并拢,轻轻啄印堂穴,每次啄49下,可以舒肝理气、明目通窍,缓解头痛、心情烦躁。
此外,有失眠情况的,可以通过按揉印堂,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
气血不足的朋友,比如脸色发黄、衰老,也可以通过灸印堂,活血益气,使气血流通,来美容养颜、祛痘斑。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距离前发际线5寸,多条经络交汇与此,能治多种疾病,所以得名百会。
百会属督脉,具有开窍醒脑、回阳固脱的作用,《针灸甲乙经》:“顶上痛,风头重,目如脱,不可左右顾”,“耳鸣”。主治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
每次啄百会64下,类似“鸟雀啄食”的动作,可以升阳举陷、益气固脱,平衡阴阳,安抚过旺肝气,改善睡眠。
天突穴,作为任脉与阴维脉交汇的关键点,隐匿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任脉,作为人体阴气的主干道,与阴维脉共同维系着体内的阴阳平衡与和谐。当你感到咽喉不适,咳嗽频繁,或呼吸伴有喘息时,采用“麻雀三啄”的手法刺激天突穴。
可起到祛痰、宽胸理气、降痰宣肺等作用,尤其适用于调理肺脾气滞所生之痰,患者常睡卧不宁,肠胃不爽,饮食受影响。
作为呼吸系统的关键要塞,天突穴通过此法能细腻地调整呼吸节律,使你在每一次呼吸中都能感受到身心的舒展与释放。
大部分人都适合“麻雀三啄”,尤其适合这些人群:
久坐办公族、熬夜人群、压力较大的都市白领等,通过碎片化时间(如晨起、睡前)练习,缓解亚健康状态。
通过刺激印堂、百会等穴位,辅助调节肝气郁结,改善焦虑、烦躁等情绪问题,间接助力抑郁症的预防与缓解。
百会穴的啄击可升阳安神,天突穴调理肺气,帮助改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问题。
针对眼部干涩(印堂穴明目通窍)、颈椎僵硬(天突穴疏通气机)、头部昏沉(百会穴提神醒脑)等现代常见不适。
中医认为部分高血压与“三焦不通”相关,凤凰三啄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能对肝阳上亢、痰湿内阻型高血压起到辅助调节作用。
天突穴的啄击可宣肺化痰,对感冒后痰多、咽喉不适等症状有缓解效果,尤其适合慢性咽炎、轻度支气管炎患者日常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