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禁忌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隔夜菜能吃吗,隔夜茶能吃吗,剩饭菜怎么办
2017-09-28阅读:9679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海鲜虾隔夜能吃吗
1. 海鲜虾隔夜能吃吗
2. 哪些隔夜菜不能吃
3. 隔夜肉菜能吃吗
二、隔夜茶不能喝的原因
三、剩菜剩饭怎么吃最好

海鲜虾隔夜能吃吗

1、海鲜虾隔夜能吃吗

隔夜的海鲜不能吃的.如果吃隔夜的海鲜非常容易伤害我们的肝脏和肾脏,比如螃蟹、鱼类、虾类等海鲜,因为营养丰富容易滋生细菌,隔夜后会产生蛋白质降解物,这种物质也是一种毒素。如果一次吃不了,可以放入冷冻箱里冷冻起来,下一次热后再食用。

海鲜虾隔夜能吃吗

2、哪些隔夜菜不能吃

2.1、绿叶蔬菜不要隔夜吃。绿色蔬菜富含非常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是这些绿叶的蔬菜是不能隔夜吃的,因为通常茎叶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所以,放置的时间越长毒素就会越多。

2.2、半生不熟的鸡蛋不能隔夜吃。现在人们很讲究营养价值,知道半熟的鸡蛋黄最有营养,所以,会把鸡蛋煮成半分熟,这样的鸡蛋最好当天吃掉,如果隔夜就会有损健康,因为这种没有完全煮熟的蛋杀菌不彻底,而且再加上鸡蛋营养丰富,特别容易滋生细菌,食用后会发生危险。

3、隔夜肉菜能吃吗

肉中天然含有的硝酸盐非常少,通常肉的安全性问题更多地来自于细菌生长。跟蔬菜不一样的是,生肉也很适合细菌的生长,而且生肉本身携带的细菌可能更多。即使是在冰箱的“保鲜”温度下(通常40C左右),生肉放不了几天就会长出大量细菌。如果把肉煮熟,杀死了本来携带的“菌种”,就会要好一些。

海鲜虾隔夜能吃吗

不过,保存后的生肉在煮熟的时候会经过高温长时间的加热,长出的细菌会被杀死。而熟肉的加热通常要温和得多,已经产生了细菌不会被杀死,反而会更危险一些。

所以,对于肉来说,最有效的方式是每次少买,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如果要保存的话,尽量放在冷冻室中,基本上可以防止细菌的生长。“保鲜”储存的肉,洗干净、包好可以减少细菌的入侵机会。做熟的肉,也要密封,下一次吃的时候充分加热。对于肉来说,通常的加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成分,最多只是影响口味而已。

隔夜茶不能喝的原因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在空气和水中极易氧化成棕色的胶状物——茶锈。茶锈中含有镐、铅、铁、砷、汞等多种物质。没有喝完或久留在茶杯中的茶水,如隔夜茶,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茶多酚氧化成茶锈的量也越多。茶锈进入人体,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结合、沉淀,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这些氧化物质一旦进入人体,还可使肾脏、肝脏和胃等器官发生炎症、溃疡、坏死等病变。 所以,隔夜茶不能喝,而且茶具也应经常擦洗。

海鲜虾隔夜能吃吗

隔夜茶因时间过久,维生素大多已丧失,且茶水中蛋白质、糖类等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所以说不宜饮用。

剩菜剩饭怎么吃最好

1、剩饭剩菜需凉透后再放入冰箱:这是因为热食物突然进入低温环境当中,食物中心容易发生质变,而且食物带入的热气会引起水蒸气的凝结,促使霉菌的生长,从而导致整个冰箱内食物的霉变。

2、荤菜2小时易生细菌: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个小时内附着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硫化氢、胺、酚等,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害。因此剩饭剩菜在烹饪后两个小时内放进冰箱,用较浅容器盛放,便于冷却。

3、剩饭菜别过6小时:剩菜的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至6个小时内吃掉它。如果食物存放的时间过长,食物中的细菌就会释放出化学性毒素,对这些毒素加热也无能为力。

4、剩饭剩菜不要置于铝制器皿内:铝在空气中易生成氧化铝薄膜,较咸的菜肴或汤类存放其中,会产生化学变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可以瓷器盛放后再用保鲜膜包上放进冰箱。

上一篇:鸡蛋敷脸,鸡蛋 下一篇:炒木耳,木耳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