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孩子对新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细心的观察,适合孩子的观察方法有很多。小编挑选了几种常用而且又适合孩子的观察方法,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一一介绍。
有效的观察依赖于良好的观察方法,但孩子不能自觉地运用观察方法,需要父母指导,不仅向他们指明观察什么,而且要教具体方法。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顺序观察法
要教会孩子对事物有顺序、有步骤地观察。例如观察植物,可从花、叶子、茎、颜色、姿态几方面去观察。看图画中的人物,按顺序看姿势、动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背景和其他细节。
按照事物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前者是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顺序进行观察。这样可以了解事物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帮助孩子认识事物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后者是依据事物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空间特性进行观察。这样使孩子的观察全面、细致、有条不紊。
(2)典型特征观察法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逐一进行观察,这样帮助孩子较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特点。如观察苹果时,可以从其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着手。
(3)整体与部分观察法
即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如观察一只小兔子,可以让孩子先观察外形,再分别看其头、四肢、躯千等特点,然后综合起来,对小兔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4)比较观察法
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辨别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学习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本质特征,使观察较为深刻、全面。如比较小鸡和小鸭、吉普车与小轿车的异同之处。
(5)多角度观察法
要教会孩子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例如观察鸭子,将整只鸭从头到尾看了以后,还要看它的脚,告诉小孩鸭脚有蹼,所以能游水。看一座山,应高看、低看、远看、近看、横看、侧看,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
(6)印象观察法
要让孩子多看、多想、多听、多讲,多摸一摸、闻一闻,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例如观察小兔子,除了看它的外形,可以让孩子用手去摸一摸兔子的皮毛和长耳朵,用草去喂小兔子。孩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观察活动,就可以得到事物多方面的感性认识,加上印象。
那么,当孩子综合运用以上观察法的时候,家长如何给予指导呢?
(1)激发孩子观察的欲望
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必须要增强孩子的观察欲望。
(2)鼓励孩子用“鼻子”“嘴巴”去观察
提到“观察”,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眼睛”,因为眼睛是观察的工具。当然,提到激发孩子的观察潜能,家长们最希望看到的画面就是: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很多事物面前来回穿梭。
实际上,对于“观察”,大多数人的认识都是狭义的。世界上的大多数事物都是这样的,要想真实地感受它们,不仅需要人们用眼睛去看,在很多时候还需要用鼻子去闻、用嘴巴去尝、用手去摸……这样才能真正地认识它们。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但如果没有嗅觉、味觉、触觉等其他感觉系统的帮忙,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是不全面的。
所以,在激发孩子的观察潜能时,家长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眼睛”上,而是应该调动孩子的各种感观去真正地认识事物。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简洁、行之有效并且适合孩子的观察方法。认识以上观察方法,家长们可以在带领小朋友认识新事物时给予正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