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育儿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孩子安慰行为的教育
2016-03-14阅读:9315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我们的生活总是有失意和不顺的时候,当我们感到压抑的时候,如果拥有安慰的话,那么在心理上我们都会减轻负担。培养孩子的安慰能力,就是孩子提高情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慰行为能力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安慰行为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安慰行为能力_孩子安慰行为的教育

一、安慰行为对宝宝的未来有什么意义?

安慰行为对宝宝顺利融入社会、协调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安慰行为能力发展好的孩子,富有同情心,能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倘若只重视宝宝智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其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则会导致孩子的不良个性,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1—1.5岁是儿童安慰行为能力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因此,父母要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安慰行为能力。

二、如何培养宝宝的安慰行为能力?

1、在游戏中培养。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是培养儿童高级情感的最好途径。如:在“学做事”的游戏中,由孩子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各种角色,享受做大人的“特权”,扮爸爸妈妈的,要做大人应干的事,打扫卫生、做饭、上班……而扮演宝宝的把平时的拖拖拉拉、撒娇也认认真真地表现出来。“爸爸”、“妈妈”觉得“宝宝”真难管。这种转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很容易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理解、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父母的感情也会由此加深。

2、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机培养。

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随机对宝宝进行同情心的教育,从而把一时的、个别的,短暂的同情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化的品质。

3、在榜样模仿中培养。

安慰行为并不是说可以强行灌输的,而是要逐步逐步地培养。要让宝宝自然而然地模仿安慰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渗透,渐而从外在行动到内心,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应该先树立好榜样,以自身的良好行为去感染出宝宝的美丽心灵。

三、批评孩子的注意事项

1、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实事求事,就事论事。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父母的感受如何等,千万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有几次把屋里弄得很乱,批评孩子时就不能说孩子总是把屋子弄得很乱。

2、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时唠唠叼叼说个不停,却说不到要点上,尽说一些废话和孩子反感的话,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于是索性左耳进右耳出。所以批评的话不在多,要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