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一、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我们经常见到一种情况,往往一个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但是几个孩子却你争我夺的,谁也不肯放弃自己手中的玩具,都希望对方把玩具给自己,结果这个游戏就进行不下去了。或许,有时这只是生活中家长们再熟悉和正常不过的一种事情了,但是,幼儿教育专家通过相应的科学调查研究中发现,其实这些自私、不会合作的小宝宝实际上暴露出的是幼儿存在社会交往能力欠缺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件事情。
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学习、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是社会性发展的一个方面,它将影响到儿童以后对他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
有调查研究发现,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的幼儿教育只是智力的开发,忽视了对幼儿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幼儿普遍存在着社会交往方面一些能力欠缺的问题,可能对孩子成年后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长期影响,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应提早介入。
研究随机抽取60名4-6岁的幼儿,通过问卷调查、跟踪事件抽样观察、个案访谈等方式发现,幼儿在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幼儿交往的礼貌性较差,只有47.4%的孩子能主动与家里的客人打招呼,38.6%的幼儿不能对成人的问话做出热情回答。另外,幼儿在交往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交往意愿、同伴关系、合作与分享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调查显示,三大原因制约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一是抚养者对幼儿交往发展的影响,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忙忽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或者是过分的"爱"限制了孩子的交往空间,一位母亲说,很少带女儿去公共场所,是因为怕空气污染会让孩子生病,怕不小心在购物时丢了女儿;二是幼儿居住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影响,由于45.6%的家庭附近没有适合幼儿户外游戏的场地,所以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去户外找同伴游戏,只有9%的家长允许孩子独自一人到户外游戏;三是由于片面的注重幼儿的智力教育,许多孩子不得不参加很多兴趣班、补习班等,幼儿缺少游戏的时间和机会,导致交往能力较差。
由国内知明专家指出,以多个案表明,在"早期交往能力差的儿童成年后,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差;相反,交往能力强的儿童其社会适应能力也较强,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好。"宝宝个人的社会交往的能力相应的心理素质在早期往往已定雏形,所以,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应尽量提早介入,早早的就观察宝宝的心理成长,从小事上去帮助自已的宝宝去完成一个简单的社交能力,补足宝宝社交能力的基础,早早入手才是主方。
二、孩子的教育原则
1、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
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父母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也最好不做。
2、在行动上,宜诱导勿控制
孩子的行为常有随意性与多变性,因此,父母要经常诱导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既感到自由,又不失过分。如:孩子玩玩具,应尽量满足供应,但在每次玩完后应教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而不能怕玩具散落满地就不让孩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