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通常人们都认为男人越有钱越花心,但美国堪萨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社会经济长期不景气时,男性倾向于寻求更多的性伴侣。
研究者分析,在经济条件较好时,男性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工作发展,关注子女和婚姻,享受这种安稳感。一旦没了工作、经济窘迫,便倾向于寻求更多的性伴侣。
社会心理学家欧米瑞·吉拉斯领导了这项研究。他们将参与研究的男性分成两组,一组通过情景设定,让他们相信未来一段时间经济衰退,自己会失业;另一组人则处于经济繁荣、工作机会很多的情境下,然后研究者给两组人看色情图片。
结果发现,前一组对情色图片的反应更为迅速,对性行为更加感兴趣。研究者还对比了经济衰退与经济繁盛时期的离婚状况,发现在经济衰退时,男性更易出轨,婚姻更加不稳固。
研究者分析,在经济条件较好时,男性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工作发展,关注已有的子女,想办法稳固婚姻,享受这种安稳感。一旦没了工作、经济窘迫,他就会倾向于性刺激。同时,从进化心理学的性选择理论看,在威胁性环境里,男性会更倾向于通过性传宗接代。
小编导读:女人一旦坠入爱河,就会变得孩子气,比较幼稚,喜欢嗲声说话,喜欢吮吸(接吻),喜欢撒娇(或撒野),喜欢打闹(咬,掐,捏),或者起昵称等。还有的女人会咬男友!男人们是不是觉得她们这行为是不可理喻的?
心理学家分析,爱使女人容易变得不理性,这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的种种低级需求。看来,女性在自己的男人面前装可爱,是天生的。那么,女人咬男朋友背后到底是什么含义?
1. 适当无害的“伤害”反而是亲密的证明和促进亲密的手段。就跟你和好朋友互相吐槽缺点糗事一样。微妙之处就在于:我可以“伤害”你,你却不会怪我。而且咬人的人并不会真的咬伤对象,由此产生信任感。男人之间有时候喜欢打几拳也和这类似。

2. 比起说爱你之类的,咬人更适合比较含蓄的女生。貌似攻击的行为,作为表达亲密的一种“掩饰”。
3. 比起温柔,来点“强硬”的行为更有撒娇的感觉。因为你知道对方不会生气,是一种温和的“威胁”――“小心我咬你!”

4. 我们小时候吃奶动作都是类似咬的,那是我们很依赖别人的时期。女生在国内文化氛围内比较依赖男的,而不是反过来。所以可以看做是一种依赖感的再现和表露吧。男的应该不怎么咬女生吧。
5. “咬你”和“要你”近音,可能是一种潜意识的表达。不过其他国家语言的人这不适当这个解释了,不知道外国女生怎么样。

6. 咬人口感好。咬人的行为能引起其他互动,这都是咬人的反馈,这些反馈是良好的感觉,所以可以看做是一种激励。
7. 留下印记。因为看到自己能在对方那里留下痕迹,看到互动的结果。但不完全对,因为除非咬出疤痕,否则不是永久的。这个印记的说法,比较适合纹身。
女人喜欢“感同身受”的东西,最怕自己的男人有“二心”,相应的也最在乎对方是否把她“变形”的话消化了,或者她发出的身体语言,是否被他采信、接纳,然后做出正确而窝心的回应。否则的话很可能会不可理喻。
告诉喜欢咬男友的女生的话:
女人们每天想得太多乐得太少,很需要重拾孩提时期的被呵护,和情侣间互相调情的化学作用,舒缓压抑和不安情绪。要等待他者安慰自己未免太消极。何不自己先宠自己?每天向自己撒个娇,像哄小孩一样逗自己开心,对着镜子做鬼脸,说点甜心话,诱惑自我怜爱和关怀。增加自爱能力和抑郁抵抗力,令自己变成最可靠最可亲的心灵伙伴。
小编导读:相信《2012》电影里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大家都印象深刻。离玛雅人说的世界末日的日子也一天天临近,有人抢蜡烛,有人捐家产,有人末日游。不少人对对末日的临近,表现出担忧与恐惧。
世界末日的情绪在许多人的心中弥漫,觉得我们应该开始享受人生最后的晚餐了。甚至有许多剩男剩女一说到“世界末日”,第一反应是赶紧抓个时间结个婚,否则亏大了。从一个心理医生的角度看,我认为有这样状况的人最容易感染上“末日恐慌情绪”。
自我认同比较低的、非常容易受到暗示的人。但凡周围的人有些许恐慌情绪,他就轻易被这种情绪俘虏。听别人说,“你看北京今年的春天也如此寒冷反常啊!不是2012真地要应验了吧?”他内心的末日情绪就开始荡漾。紧接着,他自己把一些本不相关的事情串联在“世界末日就要到来”这一线索上,多一个偶发事件,他就加强一次暗示。
如果几个“低自我,容易受到暗示”的人聚集在一起,这种“末日恐慌情绪”则迅速升级。大家慷慨激昂地引用并夸大着从各种渠道搜索来的小道消息,彼此一次又一次地印证,于是,越说越逼真,“看,我没说错吧?”一时间,“情绪”就真地来了。

还有,过得不那么如意的,心理不平衡的。凭什么她的房子比我的大?老公比我的好?工作比我体面?职位升得比我高?“世界末日?好啊!大家一起归零。”
没错,注意力空置的人最容易爆发“末日恐慌情绪”。说白了,就是无聊的人最爱瞎琢磨事,而如果有一件足够让你费心费力,全情投入的事情需要你去做,这种情绪根本不会骚扰到你。
曾经有人问我,末日就要来了,我怎么还这么忙,没有一点点恐慌呢?我说,即使末日就要到来,我的生命是这样结束的:每天穿梭在各个课堂上,电视台之间,用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安抚大家的情绪,即使有一天在带着使命奔往电视台路上,陨石从天而降,我和大家一起同归于尽而没有痛苦。生命的价值在于密度,而不是长度。

那具体要怎么抛开扔掉那些悲观的情绪呢?
接触乐观的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接触那些乐观、达观的人,丰富、转换你的人际圈,这个跟你与那些悲观的人扎堆的道理是一样的,既然跟他们在一起我会更难受,那么为什么不换个方向呢?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什么样的坏情绪都容易被稀释。
转移注意力
找一些你爱做的、能沉浸其中的事情去做。这样杞人忧天的情绪会远离你,你也不会再四处寻觅一些偶发事件,并把这些事件当作证据一次又一次地穿在“世界末日就要到来”这一线索上,没事吓唬自己。
随意畅想
如果你根本找不到一个能深刻锁定你注意力的事情,就请随意畅想世界末日吧,只是不要再把你的心病传染给周围那些对事情没有坚定观点、容易受到影响的朋友了。当你的悲观情绪膨胀到极点时,也许是你释然的那一刻一种极至的以毒攻毒的方法。
搜集快乐的图标
我们还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各种各样有趣的、滑稽的、温暖的、可爱的图标。图标影响情绪,积累正向积极图标,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我在讲情绪管理课程时布置作业之一就是搜集快乐图标。想想看,在你和朋友诉苦的时候,敲出来的居然是那些憨态可居的图标,心情该有所改变吧。

其实,无论世界末日会不会来,现在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地工作,学习,生活。与其时刻处在恐慌中,那还不如好好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