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幸福的含义也很广泛,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也各不相同,其实幸福离我们并不愿,只要我们减少苦恼,放大幸福!去注意、去发现、去细细地品味,其实幸福无处不在。
一、助人为“乐”。
自然保护组织的负责人苏.西特罗讲:一直都有会员和支持者向我们反映,在帮助他人、做了好事之后,确实能产生幸福满足感。
美国红十字会广告部经理安德里亚.科斯罗也表示:帮助他人这一行为本身自有其深远的影响,人们需要释放内心的人道主义情感,帮助他人之后确实让人感觉不同,这是人们乐善好施的动力。
健康协会的乔丹.格拉夫曼教授表示,当人接受馈赠时的幸福感与帮助别人时的满足感是由大脑的同一部分产生的,而且在帮助或施舍他人时大脑的活动更为积极。
这些都告诉我们,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日常的习惯,就会改变个人的幸福感。只要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帮助他人,就能产生幸福感;只要多付出一点儿时间去陪陪他人,也能产生幸福感。
二、学会经营幸福。
当下的年轻人都在苦苦的寻找着自己所谓幸福生活,抱怨自己身边的不能给予幸福,始终想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甚至有的终身都在寻找幸福,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生活不是简单的取与舍,不要斤斤计较失去的,得到的要比失去的更珍贵。幸福需要真诚的守望和用心的爱才能美丽和永恒。
不但要爱身边的人,也要爱自己。
爱是对爱人的支持,是对亲人的关怀,是对自己的珍爱,是相濡以沫,并肩同行,是相隔千里却仍能感知对方。只要用心去爱,用心体会爱,你就能经营出精彩的幸福生活。
三、幸福需要提醒。
习惯了重担,面对重担也都不再觉得重了,就好像没有重担了似的;习惯了噪音,面对噪音也都不再觉得噪了,就好像没有噪音了似的,习惯了,就适应了,就好了。
痛苦和不幸谁也不能摆脱掉它们,面对它们,我们只能去习惯。习惯了,我们就不会觉得痛苦和不幸了。
有许多人都生活在痛苦和不幸中,每当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知道,他们已经习惯了痛苦和不幸,他们已经忘记了痛苦和不幸。
生活中,我们对于一些事要学会习惯,而对于幸福,我们却不能以习惯的心态去面对,我们时时都要去提醒它,都需要告诉自己,我是幸福的。
许多人之所以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幸福,再幸福也不觉得幸福了。
生活中,只要我们去习惯那些痛苦和不幸,而不去习惯幸福,那么,谁都会觉得自己幸福!
四、做个糊涂的幸福人。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
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五、避免比较。
幸福的生活方式有千万种,而不幸福的生活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比较!
人生明明是幸福快乐的,却因为不断地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而产生不悦。导致自己的自尊心受损,仿佛一生都在辛苦艰难的拼搏,最后发现人生写满了输!输!输!
如果你清贫,就不要和亿万富翁比富有;如果长相一般,就不要和偶像明星比帅气……也许你的孩子比百万富翁的孩子更有才气,也许你远没有偶像明星绯闻缠身的烦恼,这不就是幸福吗?一味的向上攀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就是自寻烦恼。
幸福是由一个个零碎的幸福组合而成,一点点零碎的小幸福积攒起来,就是大幸福。
它潜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瞬间。因为过多记住了别人的不好,就失去了自己快乐的心情;过多在乎昨天的失意,就失去了今天的幸福与努力;过多关注社会的不公,也就失去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