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如何提高效率
2015-10-22阅读:918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如何提高效率?很多职场人在工作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总是在上级反复提醒、要求、催促、威胁之下才能完成工作,总是抱怨上级安排任务过多,刚做完一件工作还没缓过神来,如何提高效率?

如何提高效率_从零效率到高效率

1、为谁工作不清晰

搞不清为谁工作,认为多干活就是“自找苦吃”

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打工的人,对待工作不会有很高的要求,觉得工作做多做少、效率高低对自己的意义不大:“为别人打工,何必紧追紧赶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干快干慢都挣那么点儿钱!”这类职场人一旦发现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通常不找自己的问题,相反会抱怨企业、抱怨工作、抱怨领导,而且,怨气越大,越不甘心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工作,从而陷入“得过且过”的恶性循环之中。

2、凡事可以慢慢来

说到工作效率时,很多人认为“凡事可以慢慢来”,但是职场可以容忍“慢慢来”的沉稳心态,绝不能容忍“慢慢来”的做事速度;职场允许缜密的思考,绝不允许拖沓的行为。

生活中我们提倡“慢活”是为了健康,职场中如果我们还提倡“凡事可以慢慢来”,只会被甩出职场的“快轨”。职场中需要“风”一样的速度和效率,不管我们用风驰电掣的气势、风风火火的行动还是风雨无阻的坚持,我们必须保证“风和日丽”的结果,如果只想着追求舒适、休闲的生活,认为“慢工出细活”,最后我们得到的不一定是“细活”,而很可能要面对领导“风雨交加”的面孔和呵斥。

3、工作之前不准备

很多人在工作之前不善于准备和筹划,没有明确领导的要求,做事没有格局,这也是他们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要办成一件时,一定不要盲目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番筹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完成工作的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

4、进度总是往后拖

有人认为自己30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在前15天总觉得时间还很宽裕,不急于动手做,还剩下10天的时候仍然觉得“大不了提前5天的时候加加班”,直到最后只剩下2~3天时才恍然觉得时间紧迫,开始手忙脚乱起来。这时不仅没有预想中的“急中生智”,反而因为压力过大,容易急中出错,或者因为对困难估计不足而将进度一拖再拖。

很多人患有顽固的“职场拖沓症”,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一次“刻骨铭心”的沉痛教训,但凡有一次,他们也不会纵容自己的拖沓。但是我们不要做“事后诸葛”,应该把拖沓的毛病消灭于出现重大失误之前。

5、完成之后不总结

努力工作并没有错,但只顾做事、不善于总结的人不是聪明的职场人。做同样的一件事情,第一次做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插曲”,如果不把这些东西及时记下来,第二次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这就使得工作更没效率了。

了解了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后,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时间管理项目公认专家珍·叶格博士刚刚发布了《从零效率到高效率 : 用20%时间完成80%工作》一书的最新版本。叶格在书中加入了赋予管理者竞争力的10个生产力原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1、很好的控制自己。

但不要试图控制他人。你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分心。这就是无休止邮件、电话和日常危机的痛苦,它妨碍了你取得真正重要的成就,像接触客户等等。成为一个良好典范就是要具有成效,但试图对他人进行控制往往是徒劳的。

2、不要试图去做每件事件,否则你可能只有小作为。

帕雷托法则指出,你80%的成就,来自于你20%的努力。找出值得你付出20%努力的工作,然后关注于这些工作。每天先开始做你当天需要做的高优先级工作,将电子邮件和电话留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来处理,如果你那时还有时间的话。

3、花时间对自己进行安排,这将会节省你的时间。

一个重要的生产力杀手就是混乱无序,以及浪费时间来寻找东西。用点时间来打造一个联系人数据库,并且构建一个包含整个搜索能力的在线文件归档系统。如果需要,聘请一位专家,以便能自动执行重复性的任务。

4、目标是达到卓越,但拒绝完美主义。

根据定义,没有人或者业务是完美的,因此达到完美并不现实,并且注定要失败。卓越的目标,让人称赞,但如果将其理解成完美,那么将弄巧成拙,毫无生产力可言。

5、理解和克服拖延问题。

担心成功和害怕失败是多数拖延行为的根源。心理学家认为,拖延者实际上是在破坏自己。他们在自己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他们实际选择的道路,损害了他们的生产力,限制了他们在业务上的成功。避免出现这种问题。

6、掌握节奏,使你不是不停的工作。

休息让你拥有足够的生产力。拥有足够的睡眠,能使你在整个白天以及晚上,保持活跃。在你的时间中安排出休息时间,像安排远离你的办公桌来吃午餐,以及每隔一段时间出去呼吸一下新鲜工作等等。

7、使用你的聆听技巧来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效。

通过聆听团队和客户的需求,对症下药,来最大化你自己的生产力。但仍要挤出时间,来设定高层次的业务战略和目标。

8、生产力是一个相对概念。

业务中的感知是真实的。最具生产力的团队成员,是那些一直以来做的多的人,尽管这些人很少做出承诺。生产力是每单位时间的感知价值,与用于工作的具体时间或者工作强度无关。生产力是可量化的结果。

9、对于你的生产力,拥有明确的衡量尺度。

如果你不能或者不会衡量结果,那么你就不能管理任何活动,或者运营一项业务。一位企业家最终的工作是按照要求的结果,来定义成功。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可以进行衡量的生产力。

10、委托工作,而不是关系。

将工作委托给能够快速或者低价从事该工作的其他方,这是一个增加生产力的方法。但要与所有关键的相关方保持联系。如果你你不能与关键客户、消费者和卖家进行沟通,你就不会拥有管理生产力所需的关系。

对于企业家而言,除了想法外,成功主要看执行。执行的成功主要看生产力—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客户,更多的满意度。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低,并且完成的工作也越来越少的时候,是时候为了生产力,来执行这些新咒语了。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企业组织需要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确实,技术是实现沟通、协作和获取日益增多的信息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采用涉及更多技术的“最小公分母”法,已经使所有人都收到收益递减的效果。对于企业而言,技术的应用也必须因人而异。 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性工作的核心信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途径。最常见的方法是让知识型员工自由获取种类繁多的工具和信息资源,该方法假定,这些员工将自行决定自己的工作流程和信息需求。

另一种是结构化提供信息和知识的方法,它涉及在一个明确定义的任务框架和提供能力范围内,向知识型员工提供相关信息。计算机将一批工作发送给员工,并提供完成这些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自由获取信息和结构化提供信息这两种方法都在广泛使用,但它们对应该如何从事知识性工作,以及如何提高其工作效率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假设。 同样重要的是,企业领导人必须在合适的精细化水平上寻求应用IT和提高效率的机会。虽然认为某一种特定方法对整个组织都将非常有效的想法可能十分诱人,但现实情况却很少会那么整齐划一。最小分析单元应该精确到工作岗位和任务——或至少精确到工作岗位和任务的特定类别。为了提高一个特定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仅仅在企业范围内推出一系列举措,或依靠某一种软件,是远远不够的。

相反,知识型员工的领导人应该了解员工之间的关键差异,并针对这些特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互联网的兴起、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近来社交媒介的出现,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了来自公共和私人来源的丰富信息。更侧重于分析的知识型员工还可以利用结构化的数据库和各种定量分析工具。在这种模式中,知识型员工定义和整合自己的信息环境。一直以来,在具有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自我管理型知识员工中,采用自由获取信息的方法尤为常见。他们的业务活动被认为变数很大,甚至具有个人特质,因此很难用一种明确定义的流程对其进行建模或结构化。他们访问IT来源——包括从互联网到各种在线数据库,从社交媒介到业务工具(如电子邮件、电子表格、演示工具,以及更复杂的商业智能分析工具)——的需求也被认为同样是兼收并蓄和难以预测的。 随着技术对个人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壁垒进一步的渗透,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员工在家里从事领取薪酬的工作,以及在办公室中处理自己的私人事务。自由获取信息的模式假定,作为专家的知识型员工知道哪些信息可用,并且能够自己搜索和管理这些信息。

它还假设,他们可以自我约束,以避免在工作时,把时间浪费在上网冲浪或者观看色情、体育内容或有趣的YouTube视频上。当然,这些假设有时可能并不正确。知识型员工通常都很欣赏自由获取信息的方式,在他们的工作流程中,以及如何使用信息的方式上,该方式提供了大量自主性。对于雇主来说,这种积极的感受可能有助于留住人才和使员工工作更投入。自由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适合难以提前预测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而结构化流程技术则不足以应对此类情况。自由获取信息的方法使员工能创造性地应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支持自由获取模式的信息技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访问互联网和社交媒介,而且,利用任何Web浏览器都能访问第三方数据库——虽然封闭的企业文化有时会阻碍知识共享。大多数知识型员工都知道如何使用基本的办公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有的员工甚至非常精于此道。系统集成是次要的问题,因为知识型员工处于信息流的中心。 自由获取信息存在的问题也相当明显:虽然知识型员工可能知道如何使用技术工具,但他们可能并不擅长搜索、利用或共享知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