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邻里关系好 生活更幸福
2015-04-09阅读:9105 学员编辑 收藏

俗话说:“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可随着社会的发展,邻里间的关系却日渐疏离。串门聊天、嘘寒问暖、一起吃饭……这些以往习以为常的场景却变得稀罕,代替而来的是“相邻而居不相识”的冷漠。

被钢筋水泥包围的现代人,几乎每天都重复着“锁门去上班,回家把门关”的日子,埋头打理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殊不知,在锁上家门的同时,我们也锁住了邻里交往的大门,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楼上楼下的邻居姓甚名谁,即便偶尔在电梯里碰面,也很少主动打招呼。

邻里之间该如何“破冰”?5月27日,在长沙市天心区的一个小区,以“和谐邻里”为主题的“社区邻里节”,搭起了一个邻里交流的平台。记者看到,小区中间的草坪上搭起了“家庭才艺秀”的舞台,无论唱歌、跳舞、相声,只要想展示,都可以为大家来上一段,周围的人们则一边喝彩加油,一边互相聊着天。走出家门的居民们,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很多“新朋友”,纷纷聊起了家长里短、新鲜趣事……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类似的“邻里节”活动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社区开展。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姚贵忠教授表示,一方面,生活成本增加、竞争压力变大,让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空前加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忙于工作,疏于人际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社会信任度的普遍下降,使得人们对外界的威胁格外敏感,哪怕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也不敢轻易相信。加上网络的发达,让人们习惯了“虚拟生活”,忽略现实中的朋友。

值得警惕的是,淡漠的邻里关系,不仅会造成情感上的孤独,还会使我们失去生活中的一种有力支持,当遭遇突发状况、真的需要帮助时,可能求助无门。事实上,只要注意培养、交流与增进感情,左邻右舍也会成为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亲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介绍说,可以找些类似的机会,让社区的家庭共同参与活动,慢慢放下戒备心。比如号召每家做一个拿手菜办社区“百家宴”,就不失为一项值得推荐的好活动。此外,通过带领和鼓励家庭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交朋友,大人们也能彼此发现不少共同语言。总之,见到左邻右舍主动打个招呼,也许就多了一个朋友。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